text":"做人不要忘记起点在哪里 , 做事不要忘记目的在哪里 。 凡事都要考虑成本和效率问题 , 解决纠纷也不例外 , 从这个角度讲 , 很多时候诉讼或仲裁非但不是唯一的解决方案 , 甚至不应是首选的解决方式 。
除非一定要让对方感受到痛 , 或者另有其他目的 , 否则出现纠纷时还是要考虑如何“快好省”地解决 , 顺利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 即便可能会有点折扣 。 因为纠纷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种折磨 , 解决过程则要耗费不可预测的时间、精力、金钱、机会等成本 , 这些都是令人厌恶并应极力避免的 。
那么 , 应如何确定解决方案?
首先 , 明确你的目的 。
你到底是争取经济利益或赔偿?还是要“恶心”对方或“争口气”?如果是前者 , 尽管你以后者为“幌子”并非不可理解 , 但也要时时提醒自己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 否则极易被自己或他人的话语、行为、情绪所挟裹并偏离方向 。 而明确目的后 , 人就会知道何时进何时退 , 何可为何不可为 。
【诉讼是唯一的解决方案?】其次 , 抓住对方七寸 。
打蛇打七寸 , 把纠纷移转到对方最在乎的点去解决往往会事半功倍 , 也关乎到解决方案的选择和确定 。 例如某家公司严重欠款且今后不再有合作的可能 , 恰好你又得知对方在引进一项投资或洽谈某个重大项目 , 那么你觉得是起诉还是(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善意提醒一下这家公司的潜在合作伙伴更有利于欠款的快速收回?
其实在这方面 , 类似于发生纠纷找单位领导解决等传统 , 除了技术细节需要完善外 , 对部分纠纷可能还是非常有用的 。
再次 , 着眼效率成本 。
在更为广阔或宏远的视角下 , 所有的纠纷无非都是过眼云烟 , 并不值得被无限牵绊 , 而快速、经济的纠纷解决方式则有利于你继续前行或抓住更多的机会 , 至少使你的生活质量不受过大的影响 。
最后 , 坚守法律红线 。
不论以哪种方式解决纠纷 , 都要记住不能逾越法律红线 。 记得2012年西部有家公司欠款 , 电话拒接函件拒收上门拒见 , 当时有销售同事甚至备好了锣鼓横幅决定堵门催收 , 但被我及时制止了 。 考虑到当时很多公司都注重对自己官方微博的建设 , 我的建议是到该公司的微博下温和地留言提醒 , 果然两个小时不到款就到账了 。 结合最近几年的案件 , 现在想想如果那些销售同事真去堵门了 , 有些事情真的很不好说 。
记住 , 很多时候 , 多一种选择可能就多一次机会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