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实地 , 十年磨剑
渐入深处 , 柳暗花明
在学术道路的探索上
他是平凡的追梦学子
也是交大朋辈的榜样
他是第六届交大研究生“学术之星”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安顺
学术之星
文章图片
安顺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7级博士研究生 , 师从邓涛教授、尚文副研究员 。 读博期间工作主要集中于探索研究人手作为智能红外光源的选择性调控机制及应用 , 在国际高水平杂志上共发表高水平论文11篇 , 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3篇 , 包括国际顶级杂志PNAS(IF:11.205)和Matter(IF:15.589) 。 申报中国专利5项 , 其中一作专利3项 。 读博以来 , 获得海外校友博士生奖学金等 , 并担任2021国际前沿材料大会研究生论坛主席 。
学术之路始
文章图片
安顺刚加入课题组时 , 导师给他提供了一个研究方向:探究如何构建表面热场及其应用 。 他开始阅读相关文献 , 在定期向导师汇报的过程中不断学习 , 不断进步 。 但知识上的进步不代表学术上的一帆风顺 , 他在尝试各种方法构建热场却始终得不到满意的效果后陷入了迷茫 。
与“手”不解缘
一个周日的晚上 , 安顺一如往常地在实验室进行着用金阵列构建热场的实验 。 这是他最喜欢的实验时间 , 在夜深人静中独自品味学术的境界 , 安静地思考 。 一天的实验仍旧没有多大的进展 。 无意中他的手靠近样品 , 他惊异地发现红外相机中金阵列温度明显比基底温度高 , 呈现出非常美丽的热场 。 他兴奋万分 , 以为自己找到了一种不需要加热 , 只需将手靠近就可以产生热场的方法 。 回到寝室躺在床上 , 冷静地思索一番后 , 越想越不对劲 , 索性在深夜中爬起来回到实验室想要刨根究底 。 重复多次实验后 , 他猛然想起师兄说过的材料的发射率会影响相机探测的温度 。 原来之前呈现的“热场“并非真正的热场 。 他心中很是失落 , 以为的重大突破不过是一个实验的干扰因素罢了 , 对他的研究毫无帮助 。 他只是将这个偶然了解的知识暗暗记在心中 。
文章图片
拨云终见日
日复一日的实验并没让安顺走出科研的困境 , 直到邓老师跟他提出了一个新的想法:彩色打印加密图案 , 他瞬间想到了那晚那个假的热场图案 , 想到人手可以用来进行信息识别 。 因此 , 他一方面做着邓老师给他的基于彩色打印实现信息识别的课题 , 一边也在自己探索是否可以用手进行信息识别 。 当他经过摸索做出了第一个肉眼识别不出来 , 但将手放在一侧就可以用红外相机识别出来的二维码图案时 , 他将数据整理跟老师们做了汇报 , 提出了手作为红外光源进行防伪与信息识别的思路 。 导师听了他的汇报以后感到这个课题非常有原创性和实用性 , 给予了非常大的肯定和支持 。
文章图片
甘坐“冷板凳”
在安顺不断进行创新探索的同时 , 原创成果被认可、论文发表之路却很艰难 。 他的PNAS , 也就是他的第一个以手为红外光源的原创性成果直到2021年初才被接收 。 这一期间 , 身边一起进组的硕士、博士同学 , 包括师弟师妹们都已经发出来很好的文章 , 有的拿了国奖 , 有的顺利毕业 , 而他在4年多的时间里却没有一个成果发表 , 他不免感到焦虑着急 。 一方面他在不断自我调节 。 另一方面 , 这一期间导师对他不断鼓励和肯定 。 邓老师经常会跟他说 , 要有自信 , 敢于坐“冷板凳” , 最终才能厚积薄发!就这样 , 他一直保持着平稳的心态 , 有条不紊地继续做着实验 , 因为他对自己的课题非常自信 , 相信早晚他的工作都会被认可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