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探索公共研发平台实践调查:畅通中小企业“共享创新”堵点( 二 )


软硬兼备助力创新
除了仪器设备 , 为企业解决研发难题还需要公共研发平台具备哪些软件和硬件?采访人员在采访时发现 , 不同行业对平台的要求不尽相同 , 人才与技术是采访对象提及最多的关键词 。
“研发平台既要有高层次人才 , 也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 , 二者兼备才能真正为企业研发提供有力支持 。 ”在青岛市橡胶新材料公共研发平台的实验室 , 副主任黄小溪以橡胶行业为例分析道 , 橡胶市场的应用场景变化快 , 材料更新换代也快 , 靠企业独立研发新材料成本太高 , 而公共研发平台的研发成果可供多家企业使用 , 大大摊薄了企业成本 , 这就需要平台在新材料研发上具有核心竞争力;同时 , 这些新材料还要通过权威检测才能为企业所用 , 这就要求平台具备相应的检测能力 。
青岛市橡胶新材料公共研发平台是以怡维怡橡胶研究院为主体建立的 , 近年来 , 该平台研发出数十种橡胶新材料 , 特别是其研发的革命性轮胎绿色新材料EVE胶 , 被称为“液体黄金” 。 “采用这种材料制备的轮胎 , 综合性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 成功打破国外企业对高端超巨型工程子午线轮胎的垄断 。 ”黄小溪说 。
“这些年 , 我们依靠平台的基础研发能力和权威检测能力不断拓展新市场 。 ”青岛卓尤新材料有限公司研发工程师樊哲告诉采访人员 , 他们新开发的新能源汽车减震配件 , 就是企业与平台共同研发的新材料 , 研发过程中的大量检测都需要借助平台的设备、人才和技术 。
即便是大型企业 , 依然对平台有很多需求 。 “我每月要来十多趟 , 每年在这里有上千次的检测业务 。 ”轮胎生产企业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研发人员钟亮说 , “生产企业基础研究能力比较薄弱 , 而平台基础研发人才济济 , 好多生产过程中的‘疑难杂症’ , 平台都能给予技术指导和支持 。 ”
“人才和技术是平台做好公共研发服务的根本保证 。 ”青岛市先进润滑材料公共研发平台对外服务部门负责人苏怀刚说 。 该平台现有国内外先进设备140余套 , 总投资超过8000万元 。 “为运营好平台 , 我们组建了以院士等行业领军人才为核心的40余人的专业团队 , 人才水平和技术实力在世界范围内位居前列 。 ”
再好的硬件也需要软件来搭配 , 设备、技术与人才都过硬 , 公共研发平台才能强起来;平台强了 , 中小企业的研发水平才能提高 。 这种螺旋式上升应成为平台与中小企业互动的最优之选 。
平台运营喜忧参半
如果说人才和技术是平台能否运营好的基础 , 那么体制机制则是平台能否顺利运营下去的关键 。
青岛市食药安全评价检测平台是食品药品检测领域的公共平台 , 是依托青岛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和青岛农业大学为母体建立的 。 青岛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副院长荆建伟告诉采访人员 , “做生物实验成本比较高 , 现在的财政拨款主要用于重大任务、应急及执法办案检验 , 为企业提供服务在资金上有些力不从心” 。
“企业的检测需求往往都是针对创新产品 , 能充分锻炼平台技术人员的研究能力 。 ”于德志最近有点郁闷 , 作为青岛市食药安全评价检测平台食品药品安全评价中心部长 , 他担心与企业接触不足 , 会影响对年轻人才的培养 。
面对企业求知若渴 , 而设备、人才却无用武之地的矛盾 , 平台也正在尝试新办法 。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 , 我们利用青岛市惠企政策 , 为当地30多家企业提供了免费检测服务 , 减免服务费约100万元 。 ”于德志恳切地说 , “但这总归不是长久之计 , 怎样能既严格执行国家政策 , 又充分发挥平台作用为更多中小企业服务 , 还要探索更稳妥长远的解决办法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