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爆红一年,但大谈“绿洲”仍为时尚早|回望2021?( 二 )


基于V/AR产品的发展 , 如虚拟会议、虚拟演出等B端应用场景开始涌现 。
虚拟会议既是V/AR的新落地场景 , 又可以称作对元宇宙概念下社交体系的探索 。 Meta推出了VR会议软件—Horizon Workrooms , 微软也推出MicrosoftMesh , 两者均可基于V/AR设备为用户提供可交互的虚拟空间 。 国产AR品牌EM3也在关注这一方向 , 正视图基于其AR终端与技术 , 面向企业会议等场景打造一套虚拟社交系统 。
据EM3 COO袁野此前介绍 , 2021年的EM3的工作重点在于将虚拟社交系统所需的组件逐个完成 , 整体的产品demo则预计在2021年年底成型 。
虚拟演出则是V/AR设备的另一B端落地场景 , 场馆资产运营方华熙文体旗下子公司华熙景欣正是整体虚拟演出方案的提供者 。 据了解 , 华熙景欣采用Pico Neo 3定制款 , 由tatame提供数字人解决方案 , 并搭配有VR特制场馆座椅 。 而在2022年 , 据华熙景欣相关人员介绍 , 会有更多虚拟演出向市场推出 。
大谈“绿洲”仍为时尚早
Meta CEO扎克伯格曾将元宇宙形容做“具身性的互联网” , 在元宇宙中 , 你不再浏览内容而是身处在内容中 。 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区块链专委会轮值主席、火大教育校长于佳宁则认为 , 元宇宙本质上就是第三代互联网Web3.0 。 元宇宙虚实融合 , 将是一个人人都会参与的数字新世界 。
尽管Web3.0概念下 , 互联网内容的所有权归用户所有 , 而非只属于垄断的公司 。 但下一代“具身性的互联网”愿景仍吸引着大公司入局 , 希望成为新时代承载信息的基础设施 。
2020年末 , 腾讯就曾将移动互联网下一波升级归纳为全真互联网 , 同时也将这一转型称为又一场大洗牌 , “就像移动互联网转型一样 , 上不了船的人将逐渐落伍” 。 这一背景下 , 腾讯与Roblox合资构建游戏开发团队、投资Epic Games被普遍解读为发力元宇宙 。
除腾讯之外 , 字节跳动也相继投资了代码乾坤、小鸟看看、悠米互娱等相关公司 。 与投资事件相呼应 , 如腾讯、网易、字节跳动、百度等公司都曾注册“元宇宙”相关的商标 。
抛开概念回归业务层面 , 腾讯、蚂蚁、百度、京东、Bilibili发力区块链及NFT相关技术已是事实 。 受益于区块链技术的特性 , NFT得以赋予数字商品、数字资产、数字艺术品不可篡改的唯一凭证 , 也使得元宇宙中的价值归属、流通、变现和虚拟身份的认证成为可能 。 在搭建虚拟世界经济体系、实现虚拟与现实交互方面 , 这一技术有着重要意义 。
由于元宇宙概念下涉及技术能力众多 , 各家都标榜出过往积累的技术能力 , 以此为基础向前推进 。
得益于游戏业务 , 网易在虚拟场景搭建、虚拟角色建造、游戏AI等方面有所积累 , 并基于此推出了瑶台沉浸式活动系统、AI虚拟人主播、星球区块链等元宇宙概念相关产品;Bilibili则开始内测“高能链”功能 , 以现有用户生态为基础向用户提供身份证明和资产账户 , 希望打造“数字世界” 。
京东在推出其NFT平台的同时入局数字人场景 , 该业务曾获得多媒体领域顶会ACM Multimedia最佳演示奖;百度则于近期发布了沉浸式虚拟社交App“希壤” , 百度副总裁马杰于采访中表示希望在其中融入更多AI能力 。
尽管元宇宙概念备受关注、大公司纷纷入局 , 但是其真正落地的时间点依旧模糊 。
11月清华大学发布的《2020-2021年元宇宙发展研究报告》就曾指出 , 从产业发展现实来看 , 目前元宇宙产业仍处于社交+游戏场景应用的奠基阶段 , 还远未实现全产业覆盖和生态开放、 经济自洽、虚实互通的理想状态 , 也尚未出现结合AI、VR、AR、5G、大数据、数字孪生、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的消费级产品理念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