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策划 | 航天专家史青:为火箭“体检”给火星车装“耳朵”( 三 )


704所一楼的洁净室 , 是科研设计人员们的阵地 。 他们往往要穿上密不透风的洁净服在实验桌前待一天 。 洁净室内有各种各样自动化的设备 , 根据相关项目的分配 , 他们各自为营 , 盯紧数据 , 摆弄器件 。
除了跟进项目进度外 , 史青还会关心实习生们的毕业情况 。 “你赶紧问问学校的毕业要求 , 理论的知识最好有实践的结果 , 免得到时候要东西 , 自己这边没有 。 有困难跟我直接说 。 ”史青对一名博士后实习生说 。
从学生到航天人是有转变阶段的 。 “高校的硕博士发论文 , 他们做了十次实验 , 把成功一次的论文成果发表出去 , 这就是创新 。 但从航天领域来说 , 我们做实验 , 做了一百次 , 只要里面有一次不成功 , 那都是失败 。 这就是差别 。 ”史青说 。
在这个转变阶段里 , 老一辈同事钻研刻苦的精神也给史青带来了很多力量 。 如今她也把这种敬业的精神慢慢浸染给即将从学生转变为航天人的年轻同事们 。
创新对于航天研发来说极其重要 。 “有时候我看到这些年轻的同事们能力特别强 , 我也会很佩服 , 夸他们聪明 。 ”史青说 , 聪明是个很高级的评价 , 在她这儿 , 说一个人聪明 , 是绝对的赞美 。
产品的可靠性是史青在每个月的例会上必须要提到的一件事 。 她想经常提醒年轻同事们:做航天产品研发这一行 , 要有责任意识 。 团队的年轻为创新研发提供了动力条件 , 但又因为缺乏经验 , 也会带来一些失误 。
因为经历过 , 所以史青觉得 , 这也是一个逐渐成熟的过程 ,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 , 也是永无止境的事 。 ”
新京报采访人员 张建林 摄影采访人员 王嘉宁
【年终策划 | 航天专家史青:为火箭“体检”给火星车装“耳朵”】编辑 张磊 校对 李立军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