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暖边关,热血难凉( 二 )


想尽办法也要把菜种活!抱着这样的信念 , 一茬茬守岛官兵踏遍海岛 , 燕子衔泥般从石头缝里抠出泥土 , 用脸盆、水桶运回连队 , 垒起“袖珍菜地” , 筑起挡风石墙……然而 , 贫瘠的土壤和不时光顾的台风暴雨 , 让种菜变得难上加难 。
“保障力连着战斗力!”该旅军需营房科助理员廖江山介绍 , 全旅不少连队戍守海防一线 , 条件艰苦 , 保障难度较大 。 这些年 , 旅党委持续为基层解难 , 想方设法解决基层“菜篮子”问题 。 今年以来 , 机关加大经费投入力度 , 通过推广应用“蔬菜工厂”、恒温蔬菜大棚等新举措 , 让官兵“吃菜难”迎刃而解 。
“现在 , 再也不用担心菜不够吃啦!” 指导员彭潇满脸兴奋地说 , “‘蔬菜工厂’一经投入使用 , 月均产出约60公斤蔬菜 , 真正实现了天天都有新鲜菜!”
晚饭时间 , 某连餐桌上 , 一边是翻滚的红油火锅 , 一边摆放着绿油油的新鲜蔬菜 , 官兵们胃口大开 , 眼神里透着幸福的光芒:“山海有爱不觉远 , 我们身在海岛心不冷 , 戍边守防更安心 。 ”
智能供热暖兵心
■张贻科 迟 博 本报采访人员 宋子洵
“司炉工逆袭!”
前不久 , 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旅组织基础体能普考 , 让大家没想到的是 , 司炉工综合成绩均有较大提升 。 取得所在营第3名的某连司炉工、四级军士长孙洪亮欣喜地告诉采访人员:“这得感谢智能化供热设备!”
原来 , 该旅驻地日落时间早 , 冬季气温低 , 以往到了供热季 , 司炉工就会从训练场转入锅炉房 , 训练成绩难免下降 。
“提高保障力就是提高战斗力!”该旅领导介绍 , 他们对全线40余个点位的锅炉实施改造 , 百余名司炉工走出锅炉房 , 重返训练场 。
说起这项改造工程 , 21连连长房利伟十分兴奋 。 跟随他的脚步 , 采访人员来到锅炉房 , 只见雪白的墙壁、恒温水箱、智能温控标志格外显眼 。 房利伟告诉采访人员 , 升级后的锅炉用电热水暖取代燃煤供暖 , 连队干部不用再操心燃煤订购运输 , 司炉工可以远程监控其运行 。 他边介绍边拿出手机 , 点击进入锅炉远程监控页面 , 随着手指在屏幕上不停划动 , 供水温度、回水温度、电压电流等参数清晰可见 。
19连连长张辉也对新锅炉赞不绝口:以往人工烧锅炉的方式无法确保室内精准恒温 , “热得烦躁”“冷得突然”等情况时常发生 , 官兵日常生活得不到好的保障 , 训练执勤质效就会大打折扣 。 自从新锅炉落户连队 , 官兵每天都是温暖入眠 , 训练场上人人干劲十足、火力全开 。
实施全线锅炉改造 , 是该旅党委今年年初定下的目标 。 这一年 , 他们不仅如期完成任务 , 还多次优化升级配套设备 , 全智能、零排放、高效能的供热项目暖了边关 , 更暖了兵心 。
雪地战斗化执勤、极寒条件下勤务综合演练……连日来 , 该旅官兵全员投入到火热的耐寒训练中 , 一系列实战化演训课目亮相边防一线 。
执勤巡逻 路不再漫长
■李德成 本报采访人员 郭丰宽
“过去巡逻要走七八天 , 如今只需要两天!”
12月19日下午 , 西藏山南军分区某边防团四级军士长青朝云执行完巡逻任务 , 开始撰写巡逻报告 。
望着窗外山边渐渐浮现的霞光 , 享受着房间内温馨的环境 , 青朝云不禁感慨:过去人背马驮带着给养、住宿物资巡逻的日子 , 终于一去不复返了 。 他告诉采访人员:“这一切都是因为有了路!”
相比恶劣的气候 , 曾经让守边官兵饱受困扰的就是路 。 因为没有路 , 运送的新鲜菜变成风干菜、日报变成周刊 。 因为没有路 , 官兵与妻子孩子相见难 。 更让官兵着急的是 , 因为没有路 , 遇到突发情况 , 不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处置……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