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民政职院:以仁爱之心创科技之新

戴上智能导盲眼镜 , 说出目的地 , 眼镜就能规划路线为盲人导航 , 遇到障碍物还能通过语音和振动提示修正行走路线;穿戴上智能助行康复机器人就能实现踩踏感知训练、步态矫正 , 帮助中风患者实现康复助行……一款款面向民生领域的智能科技产品 , 在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奇思妙想中孕育而生 。
近年来 , 长沙民政职院聚焦重点民生领域 , 引导学生创新创业 , 在各级各类创新创业赛事上大放异彩 。 “我们最大的优势就是把创新创业与德育结合起来 , 培育学生用一颗仁爱之心 , 发现生活中的小问题 。 ”长沙民政职院招生就业处副处长吴文平介绍 。
作为一所立足民政办学方向的高职院校 , 长沙民政职院以爱心文化引领专业建设 , 渗透育人全程 。 学校将大学生志愿服务课程化 , 纳入素质拓展认证和学业学分 , 学校志愿者注册率超过99% , 师生共同组建500余支职院服务团队 , 依托民政、社工专业优势 , 紧密结合专业实践开展专业化志愿服务 。
在为视障人士志愿服务过程中 , 软件专业2018级学生陈湘了解到 , 目前我国视障人士数量超过1700万 , 视障人士出行不便的难题亟待解决 。 于是 , Ueye导盲眼镜的创意应运而生 。 该眼镜能智能规划行动路线 , 实时识别道路前方障碍物 , 全程通过语音交互的方式使视障人士能够方便地使用眼镜 。 2019年8月 , Ueye眼镜项目参加湖南省第五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 获得创意组银奖 。
有了可行的创意 , 还需要技术和管理的支持 。 为更好支持创新创业 , 长沙民政职院建设了由创业成功导师引领、行业大师专家参与的“校内校外、理论实践、专职兼职”三融合的创新创业教师团队 , 每年聘请10名行业专家来校开展竞赛培训与指导 。
杜德国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2018级学生 , 近年来 , 在他所在的村子 , 因中风瘫痪在床的老人数量陆续增加 。 如何设计一款效果好、价格低廉、使用简单、小巧便携的康复助行产品呢?带着创意 , 杜德国找到了学校“双创”导师刘隽铭 。 在刘老师的带领下 , 杜德国先后到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红枫康复医院等机构进行调研 , 咨询专业人士的意见建议 。
在创业导师和行业专家的指导下 , 杜德国团队研发出国内第一款可穿戴、智能、主动型助行康复辅具 。 产品获得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陈殿生教授和湖南省卫健委、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康复医学科有关领导、专家的肯定 。 在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 , 该项目获银奖 。
为了让创意项目落地 , 长沙民政职院还构建了以行业为引领、校内校外专兼结合的多元化创新创业实训体系 , 打造了创新创业实践“四平台” 。 在创业模拟实训平台 , 学生讨论想法创意 , 开展课内外“双创”模拟实训;在活动平台 , “双创”意识强烈的学生进入“青苗”班、训练营学习提升、开展市场调研;在“双创”竞赛平台 , 参赛项目团队开展竞赛演练与竞赛指导;在项目孵化平台 , 为成熟的创业项目开展政策讲解、项目培育、诊断指导 。
在学校的大力推动下 , 长沙民政职院报名参加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项目连续5年超过2000个 。 2015年至2020年 , 长沙民政职院获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金奖1项、银奖1项、铜奖3项 , 省赛金奖5项、银奖5项、铜奖20项;“挑战杯”创业大赛国赛金奖1项、银奖2项、铜奖3项;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金奖1项、银奖1项 。 2016至2020年 , 学校“一老一小”专业毕业生的对口就业率从64.1%提高到69.3%、创业率从1.4%提高到3.6%、3年岗位晋升率从32.3%提高到45.4% 。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 采访人员 徐鹏 通讯员 龚关)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