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安踏、蜂花、鸿星尔克与曹县汉服:“新国货”的觉醒时代( 二 )


对此 , 波司登品牌创始人、波司登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高德康表示:“国货崛起 , 是时代的自强自信 。 中国消费者热爱国货 , 不仅仅是消费情怀 。 ”
他认为 , 自从2018年开始聚焦国潮 , 本土品牌一直坚持品牌引领 , 与时代主流消费人群建立“强链接”;很多品牌秉持工艺创新 , 坚持数字化变革 , 打造数字化协同平台 , 实现品牌的全链路生产 。
“不少合资品牌的展台门可罗雀 , 自主品牌的展台却人潮汹涌 。 ”在刚刚闭幕的2021广州车展上 , 一位参展商在自己的朋友圈感叹 。
要知道 , 很长时间以来 , 无论是北京车展 , 还是上海、广州车展 , 合资品牌车型都是场馆内的明星产品 。
但是 , 从2021年上海车展开始 , 自主车企带着新产品、新技术、新品牌、新营销亮相 , 他们还有一个别致的称呼——“造车新势力” 。 与以往偏重展示产品、突出性价比优势不同 , 自主品牌在产品、技术、生态、服务等领域“多箭齐发” , 成为行业发展的“风向标” 。
根据乘联会数据 , 2021年10月 , 自主品牌零售77万辆 , 同比增长4% , 环比增长11%;自主品牌国内零售份额为45.6% , 同比增长8个百分点 。
中金公司研究部发布的《共赢国货崛起的新消费时代报告》显示 , 我国人均GDP已突破1万美元 , 国货崛起呈加速发展态势 。 崛起的动力是: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 消费者的民族自信与文化自豪感也在不断提升;持续的消费升级趋势下 , 消费者生活方式发生改变 , 需要更多的消费品类与更好的产品服务;中国产品和品牌不断锐意开拓 , 在品质、设计、技术、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已达到新高度;供应链、物流、大数据、AI、互联网、营销传播等新基础设施提供了强大支持 。
海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荀玉根对《中国经济周刊》采访人员表示 , 国产品牌快速崛起的背后是产品质量提升、设计功能更贴合国内消费者需求 。 他表示 , 除了有年轻消费群体为国货崛起撑起广阔空间外 , 质量优势也推动国产品牌逆流而上 。 近年来 , 国产品牌逐渐向产业链上层伸展 , 打造品牌认同、构建质量优势 , 加速进阶高端市场 。
美国美妆博主惊呼:“哎呀 , 人生第一次看到这么美的产品!”
“哎呀 , 人生第一次看到这么美的产品!”来自美国的时尚美妆博主凯拉和往常一样进行产品评测 , 面对来自中国的美妆品牌花西子 , 凯拉控制不住情绪不断惊呼 。
更令她意想不到的是 , 她把评测中国美妆新品的视频发出后 , 在 YouTube粉丝量刚过 2 万的她 , 播放量在短时间内飙升到了近 350 万 , 评论区中充满了女性粉丝的艳羡和询问产品如何购买的声音 。
美妆分析师Vicky对《中国经济周刊》采访人员表示 , 事实上早在5年前 , 部分国民度较高的国货美妆品牌就走入了欧洲市场 , 虽然这些产品占据高性价比的优势 , 号称是外资品牌的“平价替代品” , 但是 , 很多牌子因为海外市场知名度低、远距离出口带来的高物流成本等问题 , 最终败走麦城 。
“目前 , 这一批新国货都有自己的研发团队 , 而且随着国内电商高速发展 , 中国供应链和物流等基础设施能力不断完善 , 这足以支持出海品牌走得更远、更扎实 。 他们借助海外消费者对东方彩妆的好奇与喜爱顺利走出国门 , 但如何将底蕴深厚的中国传统美妆文化通过产品传递出去 , 成为‘完美日记、花西子’们出海过程中需要持续思考的问题 。 ” Vicky表示 。
同样 , 在手机领域 , 在中国本土市场 , 华为、小米、OPPO、vivo开始取代苹果;国货开始取代欧美、日韩品牌 。 而在海外市场 , 中国产品也不再是“低端与仿冒”的代名词 , 海外消费者在形容中国手机品牌时会使用像“奢华感”“经典”“高级”这一类的词汇 , 中国品牌成为高端与质量的象征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