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与“准”闪耀首善风采

  12345 , 一年间 , 经历了被市民认知、信赖、点赞 , 再到高口碑的过程 。 北京市民1.5万多次打入电话 , 表达感谢之情 。 首都作为首善之区 , 展现了首善风采 。

  采访人员在采访中不断追问一个问题:中国各地政府热线建设已有30多年 , 在国际大城市 , 市民救助热线 , 有的时间更长 , 有的知名度和数字化程度都非常高 , 联合国甚至还有专项认证评比 。 北京的做法中 , 究竟有什么配方 , 独树一帜 , 产生了不凡的综合“疗效”?

  一线的同志体会最深 。 大兴区接诉即办调度指挥中心主任吴坤祥告诉采访人员 , 催生化学反应的 , 应该在一个“快”字!朝阳区副区长刘海涛告诉采访人员 , 打动人心的 , 在一个“准”字!

  互联网时代 , 一切提速 。 同城速达 , 个性服务 , 快与准 , 渐渐成为生活的新配置、新体验 , “提速”也成为外国人眼里的中国特色中国优势 。 在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 , 政府部门以全新的工作作风 , 对群众的呼声和诉求 , 马上办 , 高效、透明、真诚、负责 , 其件件有回复的精准、办结有时效的靠谱 , 确实让人耳目一新 。 闻风而动 , 接诉即办 , 考评量化 , 这些生动鲜明的举措 , 直接秒杀了“拖拉推诿”“泥牛入海”“有问无答”这些弊端!

  一个“快”字 , 体现的是真正把群众的需求高高举过了头顶 。 北京的12345热线 , 过去归信访局管理 。 接诉即办开始 , 热线归机构改革后新成立的政务局管理 。 这个政务局的职能 , 上对接中央国家机关各部委的需求 , 下对接群众的需求 。 在这里 , 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 , 在管理职能上就统一起来了 。 “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 在服务职能设置上就落地了 , 在实际操作和可持续上 , 更是形成了有效的机制支撑 。

  而一个“准”字 , 显现的是管理的精细、服务的精准 。 北京市委主题教育中这样查找问题:“过去 , 我们为民办事主观上考虑多 , 但有些群众并未‘买账’ , 原因就在于他们身边的问题没得到解决 。 ”结合主题教育 , 北京鲜明提出“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 坚持和完善“吹哨报到”“接诉即办”机制 , 到基层一线 , 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 一年来解决的200多万件问题 , 很少是锦上添花 , 大多是雪中送炭 , 是对群众“忧、急、盼、愁”的精准对接 。

  快与准 , 带给干部的 , 是作风转变的自我革命 , “限时必达”的极限挑战 。 采访人员听到了不少生动感人的故事 。 有的干部以无限耐心 , “上门劝” , 化解群众找碴式的诉求 , 终于让“刺儿头”变成了治理“好帮手” 。 有的街道一把手 , 面对“100多人如何服务好30万人”的难题 , 经历了崩溃式的煎熬 , 终于突破瓶颈 , 形成了社区党员、志愿者、社会组织、居民代表等共同治理的良好局面 。

  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 , 正是这样一场相当艰难又无比精彩的自我革命 。 有意思的是 , 它不仅改变了干群关系 , 也在无形中改变着社会风气和人与人的关系 。 采访人员在采访中听到了许多干部打12345的故事 。 一位街道干部 , 突然接到母亲电话 , 家里跑水了!他不假思索 , 马上让老人打12345 , 社区同志立即上门 , 他妥妥放心 。 这样一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方便、清廉、高效的社会环境 , 不正是人们所期盼的吗?(竞若)

  《 人民日报 》( 2019年12月24日 10 版)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