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风水学 北大教授讲风水


天人合一,是孔子新型“天人”观的基本内容之一 。据前述已知,孔子继承了周公以迄郑子产的思想传统,从而确立了以人为实践主体的“人本”观 。在孔子看来,人世间的兴衰治乱,或曰能否实现仁的社会,亦即使世人普遍活成真正意义上的人,归根结底,决定于人事而非天命 。基于此,相对于传统“神意天命”论之天,孔子明确主张天人相分 。另一方面,相对于孕育了人类与世间万物的自然之天,孔子又明确主张天人合一 。孔子的这一新型“天人”观,既有别于唯天命是听的传统“天人”观,又与西方的主客对立、人定胜天的“天人”观具有本质的区别 。这则是孔子“人本”观的另一基本内容 。
在孔子看来,是天(包括地)或曰大自然孕育了人类与世间万物 。从这种创生关系来说,天地相对于人类而言,实同于父母;因而对于天地,人类自然理应深怀爱敬之心与感念之情 。孔子同时又认为,高明莫过于天,博厚莫过于地,天地的神奇运作及其理则,不仅开启了人类智慧,而且对于人类活动具有直接的昭示意义 。因而人类对于天地,自然又理应常怀敬畏之心与仰慕之情,并仿效天地的理则而行事 。孔子在这方面的具体表述是——
“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效法)之”;(《泰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大传?象》)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同上)
此外孔子又进而认为,人与世间万物,虽然同为天地所孕育化生,但是由于人类得天地之独厚,因而人类又远远优于其他万物 。这也就是孔子所谓——
“天之所生,地之所养,无人为大 。”(《礼记?祭义》)
“天地之性(生),人为贵 。”(《孝经?圣治》)
这同时也就决定了,相对于天地与万物而言,人类肩负有极其重大的特殊责任与使命 。具体而言,就是每个人都理应首先从自身做起,在努力实现自身与社会之仁的同时,还应进而努力争取为世间万物,做出其应有的特殊贡献 。这也就是《中庸》所载——
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
【北京大学风水学 北大教授讲风水】其意是说,能充分发挥自我本性与潜质,进而就能帮助他人与社会,使其充分发挥人类的本性与潜质;进而就能帮助世间万物,使其充分发挥各自的本性与潜质 。能够升达于这种境界的个人,其实就是在辅助“天地之化育”,就是与天地同等而并列的圣人了 。这也就是说,在孔子的“天人”观看来,人类与天地的关系是三位一体;人类的最高使命是“赞天地之化育”,亦即共致宇宙间生生不息的大化流行 。
综观上述可见,在孔子的天人合一“天人”观中,既包含了对天地的感念与敬畏,同时又明确了,“赞天地之化育”的人类崇高使命 。孔子这一天人合一、共致宇宙和谐的“天人”观,正充分彰显了孔子以人为本位的“人本”观,堪称是古代人类精神觉醒的重大成果之一 。

北京大学风水学 北大教授讲风水

文章插图



冯志亮,笔名禾子尼,号渤海居士,北京大学特聘教授、中国易经文化馆馆长、中华百家姓博物馆馆长、中华姓氏研究院院长、北京姓氏文化馆馆长、北京风水博物馆馆长、北京海图书画苑首席文化顾问 。冯志亮先生是著名品牌推广人、姓氏文化学者、姓名学专家、修谱师、网络新闻营销奠基人和发展者,曾提出关于网络广告价值排斥论的“蓝海观点” 。2013年冯志亮先生受聘为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与哲学系特聘教授 。冯志亮先生涉猎广泛,书法绘画造诣深厚,并痴迷于文学历史,亦是一位古体词人和家史家谱研究专家 。冯志亮先生著有《渤海诗词集》、《姓氏溯源与民俗探究》、《怎样修家谱》、《怎样编家史》、《怎样写自传》、《易经新解》,以及《百家姓寻根手册》五百余部,《中华姓氏家谱》三百余部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