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才下眉头,造车却上心头( 二 )


而汽车领域无疑是一个好的选择 。
02
换道领跑
华为进入汽车领域 , 最早可以追溯到2009年对车载模块的开发 。 2013年 , 华为成立车联网业务部 , 并推出车载模块ME909T , 开始布局车联网和自动驾驶领域 。
2019年4月 , 华为首次以汽车增量部件核心供应商的身份 , 参加上海车展 。 彼时 , 首次对外明确自己在汽车行业的定位:华为不造车 , 而是聚焦ICT技术 , 帮助车企造好车 。
在业务布局上 , 华为将从智能车云、智能网联、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和智能电动等5个领域进行布局 。 2019年5月 , 华为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业务单元) , 执行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的战略 。
华为才下眉头,造车却上心头
文章图片

此后 , 华为逐渐壮大其汽车朋友圈 , 与多家车企展开合作 , 打造产业生态 。
2021广州车展期间 , 最热的品牌当属华为 。 “整个广州车展 , 最忙的居然不是车企 , 而是号称‘永不造车’的华为 。 ”有网友开玩笑说 。 根据各展台发布出来的信息 , 北汽新能源、长城汽车、长安汽车、北京汽车、小康、奥迪、沃尔沃等超10家车企与华为展开合作 。
虽然华为不造车 , 但已经深度涉足了智能汽车的关键领域 , 并试图掌握更高的产业话语权和主导权 。
比如 , 浓厚的华为技术烙印 , 是极狐阿尔法S HI版的核心卖点之一 。 同样绑定华为的 , 还有长城汽车旗下高端品牌沙龙和长安旗下高端新能源品牌阿维塔 。
12月21日 ,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生态论坛开幕 。 无论是余承东 , 还是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首席运营官王军 , 两人演讲的关键词一直是“平台+生态” 。
华为才下眉头,造车却上心头
文章图片

华为不造车、帮助车企造好车的定位 , 至今依然没有发生摇摆和改变 。 在搭建智能汽车生态方面 , 华为公布了一系列新的进展 , 围绕智能汽车数字平台iDVP、智能驾驶计算平台MDC、HarmonyOS智能座舱这3大平台 , 华为已累计发展了超过300家的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 。
可以看到 , 智能汽车的业务 , 将成为华为未来商业版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 占到越来越高的比重 。
对于华为而言 , 华丽转身的背后 , 是机遇也是挑战 。
03
从幕后到幕前
在AITO问界M5之前 , 华为与赛力斯已经展开合作 。
早在2019年 , 华为和赛力斯就开始在电机、HiCar、智能座舱等领域广泛合作 。 今年4月 , 华为和赛力斯共同推出一款电驱增程的中型豪华SUV——赛力斯华为智选SF5 。 该车上市后 , 在华为全国零售渠道体系销售 , 赢得了消费者的喜爱和信赖 。
“此次合作是我们的一次新探索 。 双方将共享渠道网络和行业经验 , 探索全新的零售商业模式 。 ”对此 , 余承东曾表示 , 华为不仅要帮助车企造好车 , 也要帮助车企卖好车 。
华为才下眉头,造车却上心头
文章图片

华为方面曾表示 , 要在2022年使华为智选汽车销量达到30万辆 。 不过 , 华为与赛力斯的合作 , 目前从销量来看 , 还未达到预期 。
乘联会最新数据显示 , 赛力斯华为智选SF5在2021年4-11月的销量为7080辆 , 与余承东定下的明年销售30万辆新车的目标相去甚远 。 在此背景下 , 华为决定深度赋能赛力斯 。 今年12月2日 , 赛力斯发布华为深度赋能的高端智慧汽车品牌——AITO 。
在AITO品牌上 , 华为的参与度与控制力都远超此前的单车项目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