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2021】科技公司迎三大新常态,传统企业积极拥抱新科技!

在持续反复的新冠疫情及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的不断磨砺下 , 2021年 , 中国实体企业的韧性反而更强了 , 它们积极拥抱变化 , 正集体呈现AI化、供应链管理精细化、数字化、生态化等主流发展趋势 , 而传统企业也在行业龙头的引领下 , 积极拥抱生态和新科技 。
AI深入产业
2021年热词中 , “元宇宙”必有一席 。 11月 , 元宇宙概念大热 , 资本市场相关概念股掀起一轮狂欢 , 但最终 , 谈及实际落地情况 , 沾边元宇宙的企业们纷纷表示 , VR、AR、AI是元宇宙的技术基础 , 公司有所关注及布局 , 但目前元宇宙更多是一个概念 , 且各行业对元宇宙定义尚未完全统一明确 。
元宇宙距离我们还很远 。 但证券时报·e公司采访人员发现 , 与AR、VR技术同属于计算机科学的AI(人工智能)却已真正深入产业 。
土巴兔是全国众企业中的一员 , 但就是这样一家普通企业 , 其对AI技术的应用却已非常广泛 。
【【回望2021】科技公司迎三大新常态,传统企业积极拥抱新科技!】“2021年我们不断夯实公司的人工智能技术 , 目前AI已深入公司多领域 。 ”近日 , 土巴兔创始人兼CEO王国彬接受证券时报·e公司采访人员采访时透露 , 土巴兔设计师使用的云设计软件通过AI机器学习的算法 , 让软件不断学习 , 提升了云设计的出图速度和质量;另外土巴兔连接客户与商家需求的匹配系统 , 利用AI技术深入挖掘数据背后的消费者喜好及B端商家特点 , 从而更精准地向不同个体或企业主推送信息 , 更好地匹配C端和B端之间的需求 。
“我们客服系统也启用了人工智能技术 , 如此可以快速响应 , 降低运营成本等 。 ”王国彬告诉采访人员 , 未来土巴兔希望将公司及行业大量机械、琐碎、效率不高的技术用AI技术取代 。
事实上 , 2021年以来 , 在客服系统启用人工智能技术的企业显著增多 , 相关情况在快递业、银行业、保险业已司空见惯 。
而安防业则是当前AI应用较为广泛的一个行业 , 几乎全行业已AI化 。 从智能门禁的人脸识别系统、到摄像头的机器学习系统、车牌识别系统、人像行为分析系统、大数据分析系统、客服系统等 。 典型企业如海康威视(002415) , 公司已打造海康威视AI开放平台 , 该平台涵盖智能感知平台、大数据智能平台、设备开放平台等 , 公司表示 , 2021年以物联感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核心的技术体系不断完善 , 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
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代表企业 , 科大讯飞(002230)其对AI技术应用更不必说 , 据介绍 , 2021年科大讯飞利用AI技术深度赋能教育、疫情、医疗、乡村振兴等多领域 。
供应链自主可控化
近两年来 , 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科技企业 , 陆续遭遇了美国的采购限制 , 以至于其他未被限制的科技企业也普遍主动加强了供应链管理 , 以防患未然 。
“我们的供应链目前相对安全 , 但从今年开始 , 我们便加大了国产化产品使用比例 , 目前已经形成了两套成熟的国内国外供应链管理方案 。 供应链管理进一步精细化 。 比如以前公司几乎全部采用进口芯片 , 且美国高通居多 , 但今年我们可能国内客户会采用国内供应链方案 , 内置国产芯片 , 海外客户可能采用海外进口芯片 。 另外 , 公司也计划在海外设厂 , 这样一旦受到制裁 , 可以通过当地生产去规避和应对 。 ”近日 , 国内某A股公司董事长告诉证券时报采访人员 。
上述加强供应链自主可控管理的企业或只是中国众多企业中的冰山一角 。 海能达(002583)也表示 , 2021年 , 公司持续优化采购策略应对市场行情变化 , 并通过国产替代、BOM降本以及适时、适度地进行产品价格调整等组合策略 , 应对供应紧张和原材料涨价等外部困难 。 同时 , 持续加速数字化、信息化升级 , 持续强化端到端全流程的精细化管理 , 推进全球供应链的协同运作 , 提高库存周转效率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