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超智慧 AI超简单
新华社客户端联合优必选科技出品
机器人大讲堂友情支持的
「AI大咖说」第一期来了!
带大家探秘清华大学的AI&机器人实验室
对话3位AI&机器人大咖
文章图片
2003年 , 赵明国教授加入清华自动化系
并投身于仿人机器人步态控制及无人驾驶自行车的研究中
在这两个相通又有所区分的领域
赵教授的成果都十分瞩目
进入赵教授的实验室
首先会被机器人墙上一字排开的机器人给惊艳到
从小型到大型 , 它们也越来越像人
文章图片
实际上 , 由于人形机器人的自由度最多也最复杂
所以未解决的问题也最多
因而被公认为AI机器人领域中最难的一块
赵教授也坦言
未来的几十年还需要持续的投入研究 , 解决难题
而与此同时 , 在2019年8月
赵明国教授所在的清华大学类脑计算研究中心
在全球最悠久且最有名望之的科学杂志之一
《自然》(Nature)期刊上发表了封面文章
公布其类脑计算芯片“天机芯”的研究成果
由一枚“天机芯”芯片驱动的无人驾驶自行车
也随之火爆网络
文章图片
历经七年打磨的天机芯片
其最大特点是兼容多种神经网络同时运行
包括神经模态脉冲神经网络
卷积神经网络和循环神经网络等
而天机芯片所驱动的无人驾驶自行车也是
第一个用异构芯片来完成整个自行车控制的通用人工智能的研究装置
文章图片
可以想象未来某天
有人形机器人为我们提供服务
有自动行驶的自行车带我们绿色出行
让人工智能更好地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
▍Part2:邓志东教授
无人驾驶将向你驶来,“老司机”还敢开车吗?
在邓教授看来
无人驾驶将颠覆汽车制造这一百年产业
同时也将大大改变人们的生活
他认为
无人驾驶汽车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安全问题
多安全才算真正的安全?
教授表示
无人驾驶的目标识别率需要达到6个9
即99.9999%
99.9999% , 代表着每10万公里 , 可能会有一次小的擦碰
这才能与人类驾驶汽车的平均事故发生率持平
回想从马车向汽车转变时
城市车道从窄到宽 , 从粗糙到平坦
可以想象
类似的改变也会在向无人驾驶汽车的转变中出现
道路的划分会更迎合无人驾驶智能
即使不用红绿灯
事故也将大大减少
文章图片
邓教授说
我们将迎来“出行即服务”的时代
——将所有的出行都转变为享受服务
汽车的功能也将拥有更多的可能性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