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繁殖观赏鱼?最好的准备工作就是,先养它一个循环周期再说( 二 )
比如说种鱼之间的不停打斗 , 产卵率不高、孵化率不高、某条种鱼吃小鱼或者不管孩子 , 各种鱼类之间的家庭纠纷就爆发了 , 我们只能是到处救火 , 忙的焦头烂额 , 那么贵的价钱来的 , 扔又不舍得扔 , 养又没办法养 , 等同于鸡肋 。
所以说从小鱼养起这个思路 , 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正确的 , 只有从小鱼养起 , 我们才能够彻底摸透它们的生活习性 , 包括了水质、温度、食性、习性、脾气以及配对 , 在饲养了一个循环之后 , 把它们顺利养大我们再去搞繁殖 , 即使还会有一定的难题 , 但是我们处理起来就会比较得心应手了 。
再者即使我们就要去购买种鱼的话 , 不必去买那种被称为种鱼的 , 只去买成年鱼或者大亚成就可以了 , 那种没有配好对的 , 也不要购买两条 , 至少也要六条左右为好 , 回家之后饲养一段时间 , 稍微掌握一些经验 , 也是可以配对繁殖的 , 但是鱼越大 , 一定是风险越大 。
保证住营养的供应 , 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很多鱼友想要玩观赏鱼的繁殖 , 总以为一把鱼饲料就能够搞定 , 天底下哪有那么容易的事?在鱼场里除了极为个别的普通品种以外 , 所有的观赏鱼种鱼都是会定期加餐的 , 全天候投喂鱼饲料的反而极少 。
因此我们玩繁殖 , 就要把观赏鱼的营养跟上 , 小时候就是以活食为主 , 亚成期饲料、鱼虫或者其他活食掺和着投喂 , 成年鱼也要定期补充营养 , 这样子才能够有效地保证住观赏鱼的体质 , 有了良好的体质 , 它们才能够更好的繁殖 , 至于说水温、水质 , 那都是必须要做的工作 , 一定是最佳的水温和最为适合的水质才可以 。
还有一点比较重要的就是 , 既然我们想让观赏鱼繁殖 , 那就不要去频繁下药了 , 特别是一些烈性药物 , 还是会对观赏鱼造成一定的伤害的 , 也有可能导致观赏鱼不育或者小鱼苗的残疾 , 再者就是一个近亲繁殖的问题 , 自己玩玩就无所谓了 , 想要高质量的观赏鱼 , 就要避免近亲繁殖了 。
水草、底沙、石块、产卵桶各不相同 , 我们可以针对选择
至于孔雀鱼就不必细说了 , 即使丢到垃圾桶里只要有点水它们也会生小鱼 , 当然这里指的是普通品种 。
而对于其他大部分的卵生观赏鱼来说 , 都是需要一定的孵卵物的 , 比如说七彩、燕鱼之类的可以使用到水草、沉木、产卵桶 , 迷你鹦鹉鱼和南美短鲷、异型之类的 , 大部分需要陶罐或者小花盆、小茶壶都可以 。
而对于中大型慈鲷科观赏鱼 , 比如说地图鱼、红尾皇冠、火口、金菠萝、罗汉之类的 , 大部分需要的就是一块石板而已 , 碟子、盘子也行 , 都是可以使用到的 , 小型鱼中的虎皮鱼、斑马鱼之类的可以使用到小石子 , 斗鱼、红绿灯之类的可以使用到较为细密的水草 , 比如金丝草 , 斗鱼需要上浮性水草 , 红绿灯需要下沉型水草 , 三湖鱼大多数需要铺设底沙 。
而金鱼大部分需要扎成束的水草 , 现在已经不去使用了 , 网上都有专门放置金鱼的塑料孵卵物 , 我们都可以轻易地买到 , 而锦鲤之类的并不适合在鱼缸内繁殖 。
剩下来的所有问题 , 就在于我们的养功和观察了 , 自己不去详细观察 , 不去把观赏鱼饲养到极致 , 总想依靠别人的判断 , 那是不行的啊 , 因为很多时候 , 我们根本就无法做出判断 , 说是骗人吧 , 那倒是不可能的 , 不过有些鱼友只是发个侧面照或者三五秒的视频 , 我也只能够看清那还是条鱼罢了 , 如何分辨出来雌雄呢?确实不好说 , 所以只能靠瞎猜 , 事实上这种猜测的结果还不如大家自己仔细去观察的好 。
观赏鱼的成对问题就那么几个重点 , 我们怎么能看不出来?关于慈鲷科观赏鱼的成对问题就那么来来回回几个重点 , 无外乎雌雄鱼有一定的个体差异、颜色差异、起头差异、腹部差异 。
然后有着上述各种差异的双鱼开始在一起游动的次数越来越多 , 会一同攻击别的观赏鱼 , 共同守护和占领某一个鱼缸区域 , 可能出现摇头、啃食鱼缸壁或者啃食其他产卵物的动作 , 然后就是生殖器双双下垂 , 我们准备繁殖就可以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