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奏响“终章”!房企抢工期,水泥一抠就掉,专家:明年小心点
----楼市奏响“终章”!房企抢工期 , 水泥一抠就掉 , 专家:明年小心点//----
\">2019年的房地产 , 告别了过去几年的“普涨”行情 , 终于迎来了“分化” 。
比如行业格局的变化 , 碧恒万的业绩一个比一个亮眼 , 代价是破产的开发商越来越多 。
房产研究机构克而瑞近日发布报告指出:参照2018年及2019年各月销售增速 , 预计2019年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与销售金额将分别达到17.2亿平方米和16.1万亿元 。
划重点:超过16万亿的成交额 , 17亿平米的销售面积 , 今年卖出去的房子 , 不管总价还是面积 , 都创出了历史新高 , 碧桂园、恒大最近几个月的业绩 , 也纷纷创出了历史记录 。
与此同时 , 根据《经济参考报》在12月12日的统计 , 截至11月底 , 房地产企业破产数量已经超过450家 , 超过2018年全年的破产数量 , 12月的数据还没有出 , 加上的话会更多 。
这就是现在的房地产市场:大鱼吃小鱼的同时 , 小鱼却连“虾米”也吃不到 , 大鱼们却越来越肥 。
为什么中小开发商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差?之所以大量开发商倒闭 , 与房企“抢工期” , “急着施工”有很大关系 。
统计局数据显示 , 1~10 月份 , 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 854882 万平方米 , 同比增长达9.0% 。
这么多房子在施工 , 竣工交房的比例 , 又有多少?
有专家预计 , 假设今年维持去年11%的施工转竣工比例(实际上大概率会高于去年) , 全年竣工面积同比增速将达到1.4% , 而目前增速仅为-8.6%!
也就是说 , 现在市面上绝大部分的房子都处于施工状态 , 完成主体安装并竣工的很少 。
对大量的中小房企来说 , 加快施工是迫不得已 , 以前房价高涨时拿了太多地 , 这些土地都闲置在那里 , 没有转化为在建楼盘 。
等到今年调控收紧了房企的“钱袋子” , 银行贷款、信托、公司债全线退潮 , 现金流急剧短缺 , 只能靠甩卖手中的楼盘 , 转卖旗下的项目来补充资金 , 只有不停的赶工期 , 才能如期交房 , 避免公司破产 。
上文所说倒闭的几百家房企 , 就是因为赶工速度慢 , 债务压身 , 跟不上其他同行的步伐才倒下的 。
既然是赶工期 , 就意味着房屋质量跟原来没法比 。最近连央视都在关注这样的事 , 近日 , 央视财经等多家媒体报道称 , 浙江某市的在建楼盘出现质量问题 , 有业主称“梁柱轻轻一抠 , 混凝土就会掉落” , “天花板、墙壁、露台、飘窗等处有不同程度开裂” 。
发现质量问题后 , 业主与开发商共同选定了5家检测单位 , 对已经封顶的40栋建筑进行了检测 , 检测项目主要包含混凝土强度、钢筋保护层厚度等相关内容 , 检测结果都有“不符合设计要求 , 达不到使用要求”几个字 。
水泥一抠就掉 , 这是什么概念?开发商为了仓促交房 , 用的材料是否劣质暂且不谈 , 至少施工、监理、总包、分包各单位肯定脱不了干系 。
要知道 , 这可是知名房企旗下的高端楼盘 , 产品类型包括叠墅、排屋和小高层洋房三种 , 总价在300万元到1500万元不等 , 能买得起这样房子的人 , 无一不是我们眼中的成功人士 。
连这样的楼盘都能变成“豆腐房” , 刚需们买的高容积率、高密度的高层住宅 , 在赶工期的环境中会变成啥样 , 就可想而知了 。
经济学家李迅雷今年说过一段话:记得2017年的博鳌论坛上 , 我提出房地产的拐点或发生在2020年前后 , 颇受争议 。 如今 , 我依然认为基本确认拐点了 。 有人期望房价长期走平 , 不可能!走平对于贷款投资性买房者而言 , 就是亏损套牢 , 全球没有走平案例 , 因为这不符合资产特性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