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立遗嘱”频上热搜,心理学家呼吁“莫随大流”
光明网采访人员 黎梦竹
近日 , 微博上一则“90后女生立遗嘱将房产留闺蜜”动态引发网友热议 。 据相关报道 , 这名女生是一位来自上海的ICU护士 , 她在遗嘱中提到 , 若自己去世后 , 将一套房产留给最信任的朋友 , 希望闺蜜能代自己去看看父母 , “医院的工作强度大 , 身边有同事猝死 , 也有同事突然发生一些变故 , 让我觉得应该要好好做一下安排 。 我想我最放心不下的是我父母” 。
采访人员梳理发现 , “90后立遗嘱”相关话题近年来已多次引发讨论 。 有关资料显示 , 截至今年8月底 , 全国范围内订立遗嘱的90后达236人 , 多为白领人群 。 年轻人有没有必要立遗嘱?立遗嘱背后折射怎样的社会心理?
----“90后立遗嘱”频上热搜 , 心理学家呼吁“莫随大流”//---- //
(微博截图)
立遗嘱人群日益年轻化
根据继承法等规定 , 立遗嘱并非是老年人的“专利” 。 凡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 均可以在任何时候立下遗嘱 , 不受年轻与年老的限制 。 据中华遗嘱库2019年发布的《中华遗嘱库白皮书》统计 , 立遗嘱人的年龄呈下降趋势 , 从2013年的77.43岁下降到了2018年的71.26岁 。
中华遗嘱库第一份“90后”遗嘱出现在2017年 。 截至今年10月底 , 全国“90后”立遗嘱人数为236人 , 年龄最小的是18岁 , 普遍年龄在25岁至28岁之间 。
对于年轻人立遗嘱的必要性 , 有网友认为 , 单纯从财产分配角度来看意义不大 , 毕竟年轻人没有太多需要分配的财产;并且年轻人的生活尚处于变化期 , 遗嘱本身的内容变动性也很大 。
90后青年小艺认为 , 90后正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 也处于社会压力巨大的阶层 。 “如今‘996’盛行 , 内卷化严重 , ‘焦虑’成为了这个时代最响亮的名词 。 脱发、透支、疾病、猝死等本不该属于这个年龄段该承受的痛苦纷纷袭来 , 早立遗嘱也许是对自己和他人的一种责任 。 ”
他还提到 , 立遗嘱也可以使当代年轻人更好地认识“我有多少资产”“应该如何分配”“这么做对他人有什么影响”等问题 , 而这些能在一定程度上使现在普遍浮躁的年轻人更脚踏实地、冷静地看待问题 。
----“90后立遗嘱”频上热搜 , 心理学家呼吁“莫随大流”//---- //
(图片来源于网络)
心理学专家:年轻人应更注重自我管控
事实上 , 除了立遗嘱外 , 生态安葬、网络悼念、器官捐献等现象 , 也在年轻人中悄然兴起 。 数据显示 , 从2014年3月到2019年10月 , 在国内首个器官捐献登记网站“施予受”上 , 器官捐献志愿登记人数已达1002168人 。 其中 , 90后成为主力 , 人数比例超过了53%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