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公摊面积”的呼声越来越高, 或许这次真的要说再见?( 二 )

近几年 , 由于公摊面积在计量上缺乏统一的标准、收取面积上也没有设置上限、测量的方式也并不透明 , 导致开发商在公摊面积的设定上存在很多猫腻 , 针对公摊面积的诸多问题 , 许多权威的媒体开始接连发声 , 指责公摊面积的不合理性 。 人民日报发表了《买100平米房子只得70平米 , 这么坑的公摊面积到底怎么来的?》 , 文中指出 , 公摊面积长期侵占老百姓的利益 , 已伤害市场经济公平性 。 希望主管部门借房地产调控之机 , 探索科学合理的计价方法 , 切实保护人们的利益 。 新华社发表《“公摊面积伤民”矛盾亟待求解》 , 文中指出 , 国际上都是按套内面积核算房价 , 而我国房价、物业费都要按照公摊面积计算 , 希望职能部门在治理房地产乱象之际 , 主动回应民众关切 。

公摊面积最早起源于香港一地产商之手 , 当时的目的也是为了降低百姓对房价的恐惧 , 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家对房价的接受度 。 公摊面积在香港实行的早几年 , 各方面运用的都比较合理 , 由于当时我们的房地产模式大多借鉴香港 , 所以也就自然而然的把公摊面积这一说引用了过来 。 在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初期 , 公摊面积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动和引导的作用 , 但是随着房地产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 , 开发商也变得越来越不真实 , 很多不良的开发商都会在公摊面积上大做文章 , 使购房者处在一个越来越被动的局面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