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公摊面积”的呼声越来越高, 或许这次真的要说再见?( 三 )
但是如果我们放眼望向国际 , 尤其是在一些经济发达的欧美国家 , 他们是没有公摊面积这一说的 , 在购房时也是如此 , 买到手的面积就是房屋真实的使用面积 。 而事实上 , 早在2002年 , 国内重庆就取消了公摊面积这一规定 , 实行套内面积计价 , 随后广州和北京也在不断探索试点 。 而有关媒体曾报道过 , 最先开始实施公摊面积的香港 , 也已经在2013年完全取消了建筑面积和公摊面积的概念 , 全部改为按使用面积计算 。 那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要继续执行这一并不算合理的政策呢 ,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 , 取消公摊面积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
就目前国内的情况来看 , 购房者需要按照公摊面积来缴纳物业费和取暖费 , 其实多层住户还好一些 , 高层住户就比较惨了 , 公摊的比例都能达到20%-30% 。 还有一些开发商会建造一些独立的车库 , 按照一定的售价卖给业主 , 但其实这些车库的面积早就已经算在业主的公摊面积里了 , 很多时候由于开发商对公摊面积实行不透明制度 , 包括的类别又众多 , 导致很多购房者完全分不清哪里是自己交过钱购买属于业主所有的 , 这样就很容易造成重复公摊 , 多次计价的情况 , 完全损害了购房者的合法利益 。 另一方面 , 很多小区的电梯都会被物业用来投放广告 , 日积月累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收益 , 而且小区电梯本就被算在了业主的公摊面积里 , 但是我们不难发现 , 很少有开发商会把这笔收益返还给业主 , 业主花钱买过来的公共面积 , 却被物业拿去赚取利益 , 这上哪说理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