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古城的建筑特点 阆中古城风水图





原创 牛汝辰
阆中因山水得名,是因山环拱之象,阆,门高也 。从门,良声 。是因水缠回之象,回水纡曲,经其三面 。县居其中,取以名之 。阆中得名,寓象其山水格局,名实相副 。其由大巴山脉、剑门山脉与嘉陵江水系交汇聚结,形成山水严密缠护的形胜之地 。


阆中古城的建筑特点 阆中古城风水图

文章插图



此地北距广元180千米,有栈道、朝天峡等天险,循古要道金牛道可通成都;东距通江、南江、巴中200余千米,有大巴山为屏障,循另一古道米仓道可出汉中;西北至剑阁120公里,有天下雄关剑门可守险;溯白龙江北上可通碧口,为川、甘孔道;南向,循金牛道、米仓道及绕城而过纵贯南北的嘉陵江,则可经层层关栏而通巴蜀腹地,以及江汉滇黔 。


阆中城处于这一沟通中原与巴蜀等地的水陆要冲,而城寰在所,大坝平衍,人物繁庶,又山围四面,水绕三方,兼有七关(南津、五吉、河溪、梁山、锯山、土地、滴水)合护,成金汤之固,且风光佳丽,所以2000多年来,其成为川北政治军事重镇,商贾辐辏和雅志山水的文人墨客荟萃胜地,并因此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繁荣,人才辈出,契合于地灵人杰的传统观念,被世人视为风水宝地 。


阆中古城的建筑特点 阆中古城风水图

文章插图



古城阆中北倚蟠龙山由大巴山系来脉聚结形成的环境意象 。蟠龙山,为阆城之镇山也,在县治北三里,蜿蜒磅礴,横阔十余里,西至西岩,东至东岩,皆其旁支 。该山名为蟠龙,又称镇山,且地望上蟠龙左臂、右臂、盘龙爪诸名一应俱全 。


在阆中地理格局上,蟠龙山系对城市环境影响最大,它与大巴山脉的方山山系和龙山山系,共同形成了城市北部的层次深远而高大雄伟的天然屏障,阻挡着北部的寒风,迎纳着南部的阳光和暖湿气流,形成了良好小气候 。其秀峰层集,景象深远,气势磅礴,端祟尊贵,林木葱郁,霞披云锦,阳光返照,四时不同,光色变换,多彩多姿,使城市北部天际远景有悦目的收束,美不胜收 。


阆中古城的建筑特点 阆中古城风水图

文章插图



筑以观星台,与天地共吐纳,穷究天地奥秘于其上,以祈达于“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 。就阆中蟠龙山对城市环境在生态与景观上的巨大价值而言,不能不说风水理论的这些主张是合情合理的 。结合阆中城四面群山的种种意象,就地望而言,这些山称名有伞盖、玉台、锦屏或曰宝鞍、马鞍、印斗、金耳、黄华、飞凤、白塔、大像、钟山或曰赛锦屏、鼓楼等,皆应风水喝形而来,不必言喻 。其环抱有情,玄武垂头,朱雀翔舞,青龙蜿蜒,一白虎驯俯诸种气象 。剑门山脉而自西向东迤逦阆中城南,对隔江相望的仙桂山山系而言,形成阆中风水格局中重重朝案与水口山诸多秀美壮丽观瞻 。


阆中胜境锦屏山,马鞍岭 。锦屏山,在嘉陵江南岸,濒江,石壁陡绝 。其上蔓衍处横竖一脊,左平右突,中段微凹,端正峭茜,斩削不能及,盖县治之案山也 。每当斜阳倒射,暮霭欲生,自山北望之,诸峰环绕其后,交辉互射,秀绝寰区 。锦屏山及山后印斗山、金耳山、眉山、赛锦屏、西偃山、黑松山等等,形成重重朝案,气象深远,层次丰富,峰峦竞秀,由城中南望,不可胜收 。


杜甫作“阆中胜事可断肠,阆州城南天下稀 。三面江光抱城郭,四围山势锁烟霞,马鞍岭上浑如锦,伞盖门前半是花” 。锦屏山作为阆中胜景,依风水格局建城,则以其为案山形成城市绝妙佳景,人文美与自然美交相融会,互为观照更加动人 。城中飞阁连危亭,处处轩窗对锦屏 。涉江亲到锦屏上,却望城郭如丹青,实为这一匠心的极佳写照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