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遗产范围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我国继承法规定遗产包括:
(1)公民的合法收入;
(2)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

确定遗产范围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文章插图
(3)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
(4)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
(5)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
(6)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
(7)公民的合法财产 。
在确定遗产的范围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查明公民死亡后所遗留的财产,其取得方式是否合法 。
(2)要查明公民对其生前实际占有的财产,是否确实享有所有权,若是向他人租借的财产,则不能作为遗产用于继承;
(3)要严格区分公民个人的财产及与他人共有的财产,如属共有财产,则应先析产,后继承;
(4)某些被继承人不可转让的人身性权利,如受扶养赡养的权利,领取养老金、退休金、病残人员补助金等权利是不能被继承的;
(5)要明确公民死亡后所遗留的财产在其生前是否已发生了所有权的转移 。
【法律依据】
《继承法》第三条 规定,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包括:
(一)公民的收入;
(二)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
(三)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
(四)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
(五)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
(六)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
(七)公民的其他合法财产 。(《继承法》将于2020年12月31号失效)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二条,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 。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根据其性质不得继承的遗产,不得继承 。(《民法典》生效时间为2021年1月1日)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