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 , 2020年度 , 萤石网络各类智能硬件销量突破1300万台 , 在智能家居摄像机、智能猫眼、智能门锁等智能家居产品的细分领域均处于市场领先地位 。
根据艾瑞咨询统计 , 截至2020年12月末 , 中国生活领域物联网设备接入数达到11亿台 , 其中视频类设备接入数达到2.3亿台 , 萤石物联云平台接入设备数占国内同类物联网云平台比例约9% , 视频类设备接入数占国内同类物联网云平台比例超过30% 。
科研专利方面 , 截至2021年6月30日 , 萤石网络共有研发人员961名 , 占员工总数的比例为 28.26% 。 2021年上半年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1.59% 。 共拥有形成主营业务收入的发明专利33项及 75 项软件著作权 , 在申请的发明专利196 项 。
智能家居潜力可期 竞争也十分激烈
就萤石网络所处的智能家居行业而言 , 它无疑是赶上了时代的红利 。 作为重要的新兴消费科技市场 , 智能家居蕴藏千亿美元市场机遇 。
据Statista分析及预测 , 2020年全球智能家居市场规模达到276亿美元 , 未来几年将延续15%左右的年复合增长率 , 到2024年智能家居设备消费者支出将达到471亿美元 。
其中 , 家居安防产品占全球智能家居市场的市场份额预计从2020年的24%左右提升至2024年的28%左右 , 预计到2024年全球家居安防类产品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00亿美元以上 。
然而 , 智能家居庞大的市场红利 , 也吸引了各行业的大佬们先后涌入这个赛道 。 既有小米、华为等手机厂商 , 也有阿里、百度、京东等互联网巨头 , 同时还有格力、美的、海尔等家电巨头 。 同时涌现出欧瑞博等众多具有竞争力的智能家居创新企业 。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招股书)
其中 , 小米和华为等手机厂商基本以手机入局 , 同时也有自己的智能家居连接系统;百度和阿里进入智能家居市场的第一款硬件设备都是智能音箱;家电厂商们则直接将家电产品升级 , 加入各种语音助手、自动调节温度等功能 。
而且 , 如果说智能家居上半场的主旋律还是硬件设备的普及和连接 , 那在遭遇了疫情之后 , 智能家居快步开启下半场——不再是单品智能 , 而是全屋智能 , 智能服务再升级 , 更具个性化 。
小米自2013年起就开始研发生态链产品;华为全屋智能以HarmonyOS为基石推进升级了全屋智能解决方案 。 华为消费者BG首席战略官邵洋透露了华为全屋智能的新目标:“实现5年500万套 , 做空间智能化的领导者” 。
2020年 , 华为发布了“四无”生态型摄像机、AI超微光卡口摄像机、双光谱热成像摄像机、AI双模球型摄像机、超高密智能视频存储平台、5G摄像机等诸多新品 。
此外 , 从AI算力优势切入智能安防市场的AI四小龙 , 也在舍弃纯软件打法 , 开始切入海康威视与萤石网络基本盘的硬件领域 。 云从科技于2018年发布了国内首款AI人脸识别摄像机 , 旷视科技也于2018年发布全帧智能人像抓拍机 。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招股书)
生态之路注定难走
对于行业竞争格局及发展态势的变化 , 海康威视其实早有察觉 , 也做出了转变 , 2015年它发布了AI系列产品 , 还大张旗鼓地将智能化定位为企业的第二增长曲线 。 除此之外 , 海康威视的产品矩阵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扩张 , 至今其硬件SKU已经超过了27000种 。
萤石网络同样是海康威视多元化布局的一环 , 如果说海康威视主要做的是2B生意 , 那么萤石网络就是海康威视2C业务的重要抓手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