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澜桥在哪里 安澜桥风水( 二 )


惠民桥

安澜桥在哪里 安澜桥风水

文章插图
惠民桥位于宝丰乡南新村,横跨沘江 。始建年代不详,原桥于清咸丰七年(1857年)毁于兵火,现桥为光绪十二年(1886年)知州胡程章重修 。桥为双孔铁链桥,全桥长60米,宽4米,高8米 。江心设有桥墩,最大一孔孔径21米,另一孔孔径17米,桥用底链6根并排,上铺木板组成桥面,左右各有一根铁链作为扶手,三个桥墩均建有瓦顶桥亭,东西两端为牌楼式样,并有7米长的甬道 。
惠民桥建筑式样独特,充分体现了白族先民的建筑风格,是县境内唯一保存的一座双孔铁链吊桥 。
水城藤桥

安澜桥在哪里 安澜桥风水

文章插图
水城藤桥位于白石镇水城村,距县城约65公里 。
因桥是用藤子编缀而成,故名藤桥 。藤桥是现存的一种较为古老的桥梁建筑形式,古称之为“笮” (据《元和郡国郡县志》载:“凡言笮者,夷人于大江之上置藤桥谓之笮,其定笮,大笮者皆是近水置藤桥处 。”)
藤桥用藤条拧成直径约0.05米的两根长绳,平行系在沘江两岸的大树上,绳间距约2.1米,再在藤绳上吊一张用藤条缠结成的大网,在网底穿进一匹宽约0.4米,厚0.2米的木方作为桥面,从远处看整座藤桥就象一张悬挂在江面上的渔网 。桥长25米,跨径25米 。由于藤桥是由藤子编缀而成的,因此,每隔两至三年就得更换一次藤子,以保持原样 。云龙县境内,现存的藤桥还有松水藤桥、吃场坪藤桥等为数不多的5座仍在使用 。
随着现代科学的进步,藤桥这种最原始的过渡工具已经保留不多,作为研究云龙桥梁史以及滇西古代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发展的物证,藤桥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血汗的结晶,也是今天我们研究古代桥梁的重要史料 。
安澜桥

安澜桥在哪里 安澜桥风水

文章插图
安澜桥地处云龙县长新乡政府所在地长春坡,又称之常春桥,距县城约35公里 。安澜桥始建年代不详,据民间传述,约建于清乾隆(公元1736—1795年)年间。
桥全长60米,宽为2米,由八根铁链飞跨47米河面,其中六根为底链,上铺木板为桥面,左右各悬一根铁链作扶手 。南北两端桥墩上建有桥亭,为牌楼式样 。是云龙境内现存铁链桥中跨径最大的一座古桥,1987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
双龙桥

安澜桥在哪里 安澜桥风水

文章插图
双龙桥位于云龙检槽乡炼登弄居村,距县城50公里 。
据《云龙龙县志》记载:“白羊厂银矿是清乾隆、嘉庆年间全省著名的银矿之一,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开办,当时开采甚旺,矿洞数百,工人数千 。年产银四十一万七千二百两 。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开采铜,、当时矿区方圆五十里,矿工数千,每年定额产铜十万八千斤,遇闰年加九千斤 。”由于银铜业的大力发展,银铜外运就靠马帮沿着白羊厂的古驿道往大理府运输,该桥就是在清代白羊厂鼎盛时期修建的 。
桥为单孔石拱桥,座落于弄居村落叶江与师里河交汇处,横跨师里河,桥全长28米,宽2米,净跨径8米,高5米 。桥身南面建有20米长的一高二低三级照壁,用土坯砌成,上盖瓦顶,照壁两端各留有1道通风口,照壁东边砌有半圆形的门,是通往师井的通道,桥上的照壁既作为桥的围栏,又是弄居村的“风水”建筑,意欲为“锁一方风水” 。该桥建于清嘉庆十年(公元1806年),是当时通往白羊厂银铜矿的重要通道,现在桥头保存着3块清代碑文,其中两块是乡规民约,是现代研究白族风俗的重要史料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