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创新发展( 二 )


科技不仅助力国内疫情防控 , 也助力国际交流合作 。
12月3日 , 全线采用“中国标准”、全长1035公里的中老铁路建成通车 。 中老铁路是一条科技之路 , 通过科技创新攻克了一个个世界技术难题 , 铁路沿线所有设备全部由中国自主研制 。 中老铁路是我国“一带一路”倡议与老挝“变陆锁国为陆联国”战略对接项目 , 它的建成通车意义重大 , 是科技支撑新发展格局的直观体现 。
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7月20日 , 山东青岛 , 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统正式下线 。 这是当前速度最快的地面交通工具 , 是世界轨道交通领域的尖端科技成果 。 “经过近20年的持续研究和技术积累 , 我国基本实现了高速磁浮交通全系统的自主研制能力 , 形成了成套工程化技术 , 实现了自主可控的产业配套能力 。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何华武说 。
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在2021年投产发电 , 它是当今世界在建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水电工程 , 实现了我国高端装备制造的重大突破 。 白鹤滩水电站计划于2022年7月实现全部机组投产发电 。 届时 , 电站年均发电量约624亿千瓦时 , 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968万吨 , 减排二氧化碳5160万吨 。
科技支撑我国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 我国5G全场景应用与整机研发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 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全球第一;科技支撑服务乡村振兴 , 抗旱科技成果示范推广面积超过1亿亩、带动全国近1亿农民增收致富 , 黄河三角洲超10万亩盐碱地变为“吨粮田” , 农作物良种增产贡献率达到50%;科技保障人民生命健康 , 启动新药创制重大专项后 , 支持获批上市的I类创新药达73个 , 百亿元以上医药企业发展到22家 。
科技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 高新技术企业效益型指标普遍好于全国水平 。 据统计 , 1月份至8月份 , 全国规上工业高企数量超过10.1万家 , 以占全国规上工业企业总体25.1%的比重 , 拥有37.3%的资产总计 , 实现了33.4%的营业收入和40.3%的利润总额 。
【科技赋能创新发展】科技惠民利民 , 科技赋能增效 。 回顾2021年 , 科技创新驱动着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展望2022年 , 科技创新将支撑我国继续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经济日报采访人员 佘惠敏)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