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手术机器人赛道,谁是王者? | A股2022投资策略⑩

布局手术机器人赛道,谁是王者? | A股2022投资策略⑩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手术机器人是一类在精准手术过程中为医生提供辅助的医疗器械系统 。 由于需要集成机器人本体设计、控制算法、电气工程、影像导航及精准成像5大底层技术 , 手术机器人开发难度较大 , 是医疗器械领域金字塔尖 。
2021年 , 手术机器人进入高速发展期 。 10月27日 , 威高机器人开发的“威高妙手-S”正式获批 , 成为首款国产腔镜手术机器人 。 11月2日 , 医疗器械集团微创医疗(00853.HK)旗下微创机器人(02252.HK)港股上市 。
目前看 , 政策对手术机器人这类高端医疗器械仍频吹暖风 , 2022年的表现值得期待 。
政策吹风
手术机器人市场发展需要审评审批机制、医院采购、医保报销等多方位政策支持 。 近期出台的政策多为鼓励行业发展 。
审评审批环节是医疗器械获得认证上市的重要环节 , 该机制有效运作可以加快相关产品推向市场的节奏 , 利好开发企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刚要》中就提出 , 要发展高端医疗设备 , 完善创新药物、疫苗、医疗器械等快速审评审批机制等 。
威高机器人开发的首款国产腔镜手术机器人“威高妙手-S”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推向市场 。 腔镜手术机器人是手术机器人最大细分市场 , 未来也将有更多新品 。 微创机器人开发的腔镜机器人“图迈”也临近上市 , 目前已提交国家药监局注册申请 。
医院采购是手术机器人面市的第一道门槛 , 目前手术机器人仍可能受“配额”的制约 。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调整2018年~2020年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则的通知》 , 于2018年至2020年期间 , 计划向中国医疗机构销售合计225个腔镜手术机器人 。 但由于“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定价高达2500万元 , 如果完全满足医疗机构需求 , 则会超出医保承受能力 。 2016年9月 , 复星医药(600196.SH)与Intuitive Surgical成立合资公司直观复星上海代理销售达芬奇系列 。 截至目前 , 卫健委并未公布2021年及以后的分配计划 。
医保报销可以覆盖患者支出 , 对降低就医成本、提高市场接受度有较大影响 。 2021年2月 , 工信部颁布“十四五”发展规划 , 鼓励地方政府将机器人辅助手术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
目前已有多个地方政府落实了相关政策 。 4月 , 上海将部分机器人辅助腔镜手术纳入合资格获得医疗保险报销对手术中 , 并可报销80%对医疗费用 。 8月 , 北京医保局网站更新相关通知 , 将“机器人辅助骨科手术”作为辅助操作获得政府定价 , 并与“一次性机器人专用器械”共同纳入北京医保支付目录 。
商业模式
手术机器人生意绝不是一锤子买卖 , 在完成系统销售以后 , 耗材和服务收入将随之而来 。 实际上 , 后者的利润率更为可观 。 2020年 , 美国机器人辅助腔镜手术市场中耗材及服务的占比达到74.7% 。
这里的耗材收入可能包括手术相关器械 , 如镊子、剪刀、超声手术刀等 , 以及相关配件如无菌保护罩等产品的销售 。 服务收入则包括提供维护、培训及其他售后服务的收入 。 可以预见 , 当一款产品面市后 , 系统销售收入占比达到最高 , 未来耗材及服务收入占比将逐渐提高 。
在手术机器人提供的服务中 , 术前规划是最必不可少的 。 以微创医疗正在开发阶段的膝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鸿鹄”为例 , 其术前规划软件基于电脑断层扫描构建三位虚拟骨骼模型 , 外科医生可根据三维影像确定植入物的尺寸、适用性、位置及校正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