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王卫锋:寻求有质量的规模( 二 )
\n \n
事实上多家房企也在打造各自的健康住宅概念——中南置地也在提自己的国内首个健康住宅标准;远洋集团李明在各个场合不断“推销”远洋的健康住宅理念······面对未来巨大的健康住宅市场 , 力高绝不是独行者 。 未来竞争绝不轻松 , 王卫锋依然对公司和团队信心十足 , “按照新东方健康建筑的产品理念 , 未来全部呈现出来后 , 90分以上是没问题的 。 ”
\n \n审视效率
\n \n——更扁平 , 更高效 从长远来看 , 考验力高的新东方健康住宅理念能否突出重围是公司对产品理念的坚持 , 无论市场好坏都保有出发时的初心 。 而逐渐逼仄的市场和资本环境都向这个行业提出挑战 。 尤其5月以来 , 在监管持续发力下 , 银行贷款与信托融资渠道双双收紧 , 房企融资面临额度减少、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 。
\n \n安信证券报告指出 , 2019年上半年 , TOP50房企融资成本中位上升至6.48% , 76%的房企融资成本上升 。 力高亦然 。 保持着行业低净负债率的力高开始将融资的目标瞄向海外市场 。 今年力高集团进行了4轮近8亿美元的短期票据融资 。
\n \n在王卫锋看来 , 目前国内融资通道较窄 , 房企开始拓展海外融资渠道 。 在境外的内房股企业 , 能获得银团贷款 , 本身就是境外银行对于公司高度认可的一种表现 。 现实的情况是 , 所有房企都在经历同样的外部环境 , 而决定企业能否从中突出重围的一方面在于投资者是否看好这家企业 , 其归根结底依然是市场对于公司内部运营能力的认可 。 而与众多行业同行 , 力高的优势和目标在哪?
\n \n\n \n
“我觉得运营效率提升比周转更合适描述力高发展目标 , 优化内部决策流程、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提高投资准确性、减少管理资源消耗 , 让公司更为扁平 。 ”王卫锋告诉凤凰网房产 。 事实上 , 有着十多年万科工作经历的王卫锋经历过万科的上述过程 , 也许是因为这一原因力高希望他能帮助公司实现同样的结果 。 目前在力高内部 , 为了推动合作的快速进行采用两级架构管控 , 以缩减内部流程 。
\n \n不过需要注意的是 , 扁平化并非永远都是真命题 , 就像万科的预测不一定总是对的 。 2002年 , 拉里和佩奇开始在谷歌推行扁平化组织实验 , 这个大胆的“无管理”实验没过多久宣告失败 。 可能对于谷歌这种万亿体量公司来说 , 因为管理幅度的限制 , 它必须实行层级化管理 , 抛去看似简单的扁平化管理 ,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整个公司的效率 。 复杂 , 是成熟的代价 , 也是成熟的表现 。
\n \n同样 , 扁平不是所有公司的必选项 , 也许只是成长的过程 。 力高显然还没有谷歌的体量 , 也没有尾大不掉的烦恼 。 对于这一家不到300亿销售额体量的房企来说 , 扁平并不是个坏选择 。 “力高本来就不复杂 , 现在想做的是更加扁平、更快应对市场变化 , 更精准的把握投资机会 , 我们绝不容忍总部有任何的官僚主义行为或浪费管理资源的情形 , 所以流程效率要简化、权责界定清晰 , 让一线公司充分跑起来 , 目前在我看来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 。 ”王卫锋说 。
\n \n凤凰网房产:
\n您怎么看待规模这两个字
\n \n王卫锋:
\n两个明显的好处:首先 , 规模带来的管理效益 。 比如规模经济效益以及更高人均效能 , 例如业务规模带来更强的谈判议价能力;其次 , 有一定区域布局之后 , 企业会相对较好的应对市场风险 。 力高不会单纯为了追求规模而去冲规模 , 从股东视角来讲 , 我们的目标是提高股东回报;从员工视角来讲 , 我们更重视给员工提供事业发展的平台 。
\n \n凤凰网房产:
\n怎么去看待高周转?
\n \n王卫锋:
\n我们要看到对任何公司来讲周转都会带来效益 。 很多行业的资金周转一次只能有1%的收益 , 如果一年转12次呢?就12%的收益 。 对于企业 , 要看清对于你定义的周转和你定义的周转在你公司里面的目标是什么 , 要看到背后的逻辑 , 不需要妖魔化高周转 , 把杜邦公式分解下来看 , 周转本来就是一个能力的体现 。 对一个企业而言 , 我们并不单纯只看周转 , 别忘了我们是有产品的 , 给客户一个高品质的产品也是我们的追求 , 所以并不可能忽略产品质量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