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叔讲故事|4岁识字,13岁上大学,中科大舍不得放人,父亲骂他给全家蒙羞( 二 )

  
  
宁铂和少年班的同学们  
02  
很多年后 ,  
宁铂接受采访时说 ,  
自己是时代需要的产物 。  
另一个神童谢彦波也持相似的观点 。  
他们都表示 , 如果可以重来 , 不会再读少年班 。  
  
到底发生了什么?  
宁铂父亲的好友、推荐宁铂的教师倪霖透露:  
“宁铂进了科大后 ,  
按照他的爱好 , 原本是想学天文或医学的 ,  
但少年班里没有这些专业 。  
当时一位校领导说了句话:  
孩子聪明 , 应该叫他学高能物理 , 更有用 。  
这样 , 宁铂就只能学高能物理了 。  
但他很不喜欢物理 ,  
这是导致他以后人生悲剧的主要原因 。 ”  
宁铂确实不喜物理 。  
他喜欢的是文科 。  
平日爱研究天文 ,  
爱泡学校诗社 。  
少年班里神童云集 ,  
宁铂的成绩并不是最优秀的那一个 。  
他也无意于去争取些什么 。  
进入科大一年后 , 开始选专业 。  
宁铂坦诚地跟班主任汪惠迪表示:  
“科大的系没有我喜欢的 。 ”  
但是 , “当时的科大不愿意放走这个名人 。 ”  
汪惠迪原话 。  
宁铂给倪霖的信里表达过自己的痛苦:  
“这简直是把活鱼给摔死了卖 。 ”  
但无人真正听见他的意愿 。  
与此同时 ,  
媒体仍然在大肆渲染“神童” 。  
但凡采访谢彦波 ,  
就会要求他拿出铁环来摆拍 ,  
因为“年龄最小”“滚着铁环上大学”是谢彦波身上最具新闻热度的看点 。  
但凡采访宁铂 , 就会“请”他作诗 。  
不止作诗 , 还期待他能每次七步成诗 。  
宁铂不止一次向身边人表示:  
“希望过普通人的生活 , 有个安静的环境 。 ”  
就这 , 也不过是奢望 。  
跟那部《楚门的世界》真的挺像 。  
  
都是整个的人生路都被设定好了 ,  
个体处于高度掌控之中 。  
人只有两种选择:  
一 , 绝对配合 , 乖巧听话 。  
二 , 揭竿而起 , 哪怕头破血流 , 代价高昂 。  
表面上 , 宁铂始终压抑自己 , 安静顺从 。  
但从他后来的人生轨迹看 ,  
他似乎以无意识的方式选了后一条路 。  
03  
“其实 , 当时宁铂就不太对了 。 ”  
27年后 , 当年的同班同学彭兴评价说 。  
他指的是宁铂每次的考试成绩 ,  
也指的宁铂当时的整个状态 。  
想要转系未果之后 ,  
孤独的宁铂把对天文的兴趣 ,  
转向了对神秘主义“星象学”的研究 。  
4年本科毕业 , 宁铂留校任教 。  
19岁的年纪就成为一名大学讲师 , 史上最年轻 。  
不出意外 , 新闻媒体再次抓住机会大肆报道 。  
只是 , 这是宁铂能创造的最后一个纪录了 。  
  
参加工作、开始教书后 ,  
宁铂未曾发表任何论文 。  
婚后的生活 , 据说也不尽如意 ,  
因为他主张“不要拔苗助长” ,  
而妻子却希望将儿子培养成下一个神童 。  
1998年 , 宁铂参加了一期电视节目 ,  
节目探讨的正是“神童教育” 。  
  
节目现场 , 宁铂很激动 。  
他猛烈抨击“神童教育” ,  
却只引发周围观众的一片嘘声 。  
年轻人们 , 已经不记得宁铂是谁了 。  
中国第一神童的话 , 无人听 。  
属于他的时代 , 就这样悄然结束了 。  
但悲剧并未结束 。  
与他同期的谢彦波、干政等人 ,  
虽然专业成绩优异 , 后来还出国留了学 ,  
却最终因为无法处理好跟导师的关系 , 无法毕业 , 被迫回国 。  
班主任汪惠迪老师后来充满内疚地表示  
“人际关系这一课 ,  
心理健康这一课 ,  
整个班级的孩子都落下了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