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高以翔,录制节目时,意外身亡,近年来,为何“猝死”频发 为什么35岁就一身病( 二 )

  
荷叶泡水喝,有助于降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并且,还可改善血液浓粘状态,有利于改善血液粘稠,减少血栓的形成 。  
小叶苦丁泡水喝,可降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此外,还有利于促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减小,改善血脂,预防血栓,疏通血管,十分有益 。  
这样搭配在一起,泡水喝,对于血管、血脂健康,都十分有益 。  
3、晚睡前,一杯温水  
晚上睡觉前半小时,最好也喝一杯温开水,200ml左右,不要喝太多 。  
在睡觉休息时,人体血液流动速度变缓,血液粘稠度,也会有高低起伏 。  
睡前喝点水,稀释血液,预防心梗和血栓,也可滋润呼吸道,有助于睡眠 。  
二:补充营养素  
1、α-亚麻酸  
适当补充α-亚麻酸,可增加血管通透性,软化血管,保护血管内皮 。  
中国营养学会2013年版,推荐α-亚麻酸每日摄取量1600-1800毫克 。  
富含α-亚麻酸的食物不多,主要是种子及食用油类,如秋苏籽油、核桃油等 。  
α-亚麻酸,属于多不饱和脂肪酸,不耐高温,烹饪时,最好选择凉拌、油淋菜、拌酸奶、做调和油,避免高温油炸 。  
2、精氨酸  
适当补充精氨酸,可调节血管的扩张力,减少血管的损伤,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生率 。  
食物中,泥鳅、鳝鱼、山药、银杏等,含有较多的精氨酸,不妨多吃点 。  
3、烟酸  
适当补充烟酸,有助于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  
膳食指南推荐,每人每天,需摄入500毫克-1000毫克的烟酸 。  
烟酸,是维生素B族的物质,适当的补充,有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减低冠心病,高血脂的发病率 。  
食物来源,主要是鱼类、瘦肉等 。  
三:不久坐,减少血栓  
有研究显示,每天久坐不动的时间越长,死亡风险就越大 。  
久坐少动者,血液循环减缓,血液黏稠度增高,心肌收缩乏力,患冠心病的风险,要比经常运动或体力劳动者高4倍 。  
此外,久坐不动,还会增加血栓风险,据研究,每天保持3小时坐着不动,患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将增加2倍 。  
因此,不论多忙,都要注意,减少久坐,每坐下45分钟,适当的起来活动一下,十分有必要 。  
四:多运动,增强免疫  
经常运动,可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对抗疾病的能力,减少猝死的发生 。  
此外,适当的运动,还有助于心肺健康 。  
有氧运动,是提高心肺功能的首选 。  
快步走、慢跑、骑自行车、登山、游泳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  
建议,至少每周3次,每次15~20分钟,才能达到锻炼效果 。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麻烦联系删除,谢谢!  
为什么有些人一到五十身体就不太好了?胡阿姨到店里拿钙片,跟我抱怨道:这自从过了50岁,总是这疼那疼的,老话说得好,五十之前是人找病,五十之后是病找人了,现在各方面都注意,还是不行,天天补钙,腿还疼,睡眠质量也不行了,天天睡不好觉,人不服老是不行的 。  
很多人跟胡阿姨情况相似,甚至有些人说老了就没有什么好身体了,这主要跟以下4点有关 。  
1.年龄因素  
人体的老化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不同的人仅是老化的速度不一样而已 。很多人说“年轻的时候用健康换钱,年老的时候用钱买健康”,这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尤其是当今社会,生活和工作压力都越来越大,长期熬夜、吸烟喝酒、压力过大等问题,导致身体受到伤害,这些伤害不断的累积,达到一定的程度,也就是到了50岁左右的时候,这种现象就凸显出来了 。  
2.激素变化  
50岁左右的时候,身体的激素发生变化,尤其是女性,正处于更年期状态,激素呈现断崖式的下降,在更年期之前雌激素能够维持骨骼健康,抵抗身体的炎症,相当于给身体加了一层保护罩,但是更年期后,雌激素下降,这层保护罩减弱,身体就会出现不适症状 。并且雌激素下降后,骨量减少超过10%,容易出现骨质疏松,出现腰背痛等症状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