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行|越“爬”越聪明,爬行敏感期错过很可惜!5种姿势助力宝宝学爬行
文丨福林妈咪从会抬头,会翻身、会坐,到会爬,再到会站、会走,这个过程是爸爸妈妈眼里逐渐发育长大的阶段性道路,中间的成就是过程,最后会“走”才是目的。其实并不尽然。这些节点每个都很重要,都有其各自的意义。
文章插图
带过宝宝的都知道,婴儿出生后整个人都是软软的,抱着他你会感觉他整个人不能自我支撑,就像水一样,抱起来需要格外小心,不像一岁以上的宝宝,抱住他身体的一个支撑点,他自己就可以立起来并且掌握平衡。这时,婴儿身体大部分肌肉还没有发育,就连抬头都是有困难的,而且由于早期婴儿的头部几乎占据身体体重的三分之一,学会如何平衡头部力量,就是宝宝早期活动的开始,需要等到颈部肌肉发育,并且经过一定的练习才能实现。接着,宝宝腹部和背部的腹肌逐渐发育,坐姿和爬行这两个节点,就要差不多同时发生了。有的宝妈更重视走路,相对的会忽视“爬行”这一步。
文章插图
尽管都是在尝试独立移动,但是宝宝学爬,并不完全是为了会“走”,而且爬行本身,带给宝宝的好处是相当多的。●增强躯干力量爬行需要全身参与,宝宝背部腹部核心肌肉群,以及大腿、肩膀、手部都需要一起调动,这会让宝宝力量得到增强;●促进宝宝生长爬行过程消耗宝宝体能,动得多吃得多,宝宝新陈代谢增强,长得更快更好;●刺激神经元爬行过程全身参与,大脑不同区域受到刺激,这就可以刺激大脑神经元的发育。而且爬行移动过程可以带给孩子更多视觉触觉体验,更多的刺激让大脑更加活跃,包括认知过程,都能得到锻炼;
文章插图
●有助于空间理解学会爬之后,宝宝的世界得到了很大的拓展,宝宝的探索欲强,看见哪里好玩儿,可以自主去探究,移动的过程,也是宝宝用身体理解周围屋里世界位置和关系的机会;●有助协调能力提高爬的过程,宝宝需要掌握好身体平衡,这需要左右脑协同发展,是对宝宝协调能力的锻炼,同时,宝宝手、眼、脑、身体共同配合,这是更广泛的平衡训练;有调查显示,有90?上的感统失调患儿,在婴儿期不会爬行,或者爬行时间比较短,所以目前,爬行是国际公认的预防感统失调的最佳手段。还有儿科专家认为,婴儿在早期爬行时间,要大于500小时,最好到达800小时,才能让宝宝在这个阶段发育得更加充分。
文章插图
一般来说,从6个月到10、11、12个月,是宝宝练习爬行的时期(每个宝宝时间节点不同),就按5个月的时间来算,每个月要爬够100小时,每天也就是3个小时以上,前期宝宝学习爬行,每天时间比较短,小于3小时,后期宝宝行动更快,比较活泼,爬个不停,每天会大于3小时,大致是可以做到的。不过很多宝宝开始爬行比较晚,或者不爱爬行,或者学会走路比较早,爬行时间更短,爬行时间很难达到这个数字。还有的宝宝一开始学不会爬行,尽管爸爸妈妈在旁边帮忙示范,他们也是趴在地上一动不动。这时候就需要爸爸妈妈来帮孩子做引导了。别小看爬行这个动作,其实它分为很多不同的姿势,美国纽约大学心理学家发现婴儿总共有25种不同的姿势来爬行,对宝宝来说掌握越多的技巧越聪明呢!
文章插图
宝宝爬行最常见的动作有5种,宝妈们可以观察观察自己是哪一种,然后根据这些不同方式的爬行技巧来助宝宝一臂之力。初级版:蠕动爬刚刚开始练习爬行的宝宝,往往是趴在地板上,头抬起来,肚子贴着地,四肢不由自主地摆动,不知道如何用力,很难前进,可能很大一会儿才能往前蠕动一点距离。
- 少年儿童患2型糖尿病的为啥越来越多了 2型糖尿病最新进展
- 14岁女孩身高直冲175厘米,儿科医生:3样食物是“长高王”,可敞开吃
- 孩子若有这“3个特征”,多半是潜在的学霸,即使贪玩也没关系
- 年过50岁的女人 越精致的女人越懂得保养
- 宝宝眼睛有这些“特点”,长大后智商更高,你家娃中了吗?
- 孩子“阳了”不要慌,牢记:“4多喝,2多吃,做1事”,助力恢复
- 高中天天熬夜记忆力越来越差 长期熬夜导致的大脑损伤怎么办
- 10大低碳主食 让你越吃越瘦的6种主食
- 走着走着男生越走越快 男人越来越快什么原因
- 湿气重能吃桔子吗 三种水果越吃湿气越重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