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亲奶奶、疏姥姥”,并非是他们“养不熟”,理由也不难理解

当代年轻父母为了保障家庭经济收入 , 在有了孩子之后仍然奔波于工作 , 无暇照看孩子 , 因此很多老人都会  
利用自己的退休时间来帮子女带孩子 ,   
帮子女减轻生活负担 。   
据一项社会调查显示 , 我国现阶段在家庭中由老人帮忙照顾孩子的比例约为66.47% , 直至孩子上幼儿园后 , 由老人帮忙照顾孩子的比例有所下降 , 但仍占约45.8%左右 。   
可见这种老人代为照顾第三代已经成为了普遍现象 , 但随着这种现象的出现 , 老人中也开始了“争宠”日常 , 都说孩子谁带跟谁亲 , 可老人之间难免会因此吃醋 。   
孩子“亲奶奶、疏姥姥”,并非是他们“养不熟”,理由也不难理解  
文章图片  
姥姥成为“费力不讨好”的代名词  
我大姨有表哥/表姐两个孩子 , 表姐相对结婚、生孩子早一些 ,   
所以大姨就搬去了表姐家 ,   
去帮表姐照顾孩子 , 后来过了两年表哥也生孩子了 , 于是大姨就又回来帮表哥照顾孩子 。   
大姨回来后 ,   
表姐的孩子就交由婆婆帮忙照顾了 ,   
但开始时孩子总是会念叨姥姥 , 还经常视频 , 导致孩子奶奶有些吃醋 , 可等过了一段时间后 , 孩子完全适应了奶奶的陪伴 , 也不常找姥姥了 。   
这让大姨心里有些难受 ,   
毕竟自己照顾了孩子两年 , 亲家才照顾孩子半年  
, 怎么这么快孩子就跟奶奶亲了呢?莫非真像人家所说 , 孩子天生就跟奶奶亲?  
孩子“亲奶奶、疏姥姥”,并非是他们“养不熟”,理由也不难理解  
文章图片  
孩子长大“亲奶奶、疏姥姥” , 并非是因为他们“养不熟”  
其实孩子长大后更亲奶奶的这种现象 , 有其内在的原因的 , 虽然并不是绝对 , 但家长也别埋怨他们是白眼狼 , 因为这些优势确实是姥姥并不具备 , 所以孩子会出现这种情况的理由也不难理解 。   
●周围人提及奶奶的频率更高  
虽然从生物学角度 , 奶奶和姥姥跟孩子亲近程度相同 , 但还有外国学者的研究表明 , 姥姥相较于奶奶会更加疼爱孙辈 。   
孩子“亲奶奶、疏姥姥”,并非是他们“养不熟”,理由也不难理解  
文章图片  
但由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影响 , 不论是亲戚还是朋友都会下意识地将爷爷奶奶和“孙子”算作一家人 , 因此提及奶奶的频率也要相对高一些 , 有种奶奶不出现 , 但江湖上一直有“传说”的意味 。   
●姥姥带娃时的教育方式与妈妈类似  
妈妈是姥姥教育出来的 , 所以很多时候 ,   
姥姥和妈妈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如出一辙 ,   
如果姥姥属于教育过于严厉的类型 , 那么孩子就会精神上有压力 , 从而更加偏向宠溺他的奶奶 。   
此外 , 年轻父母如今更倾向于让姥姥过来带娃 , 于是老人不得不被迫承担起部分育儿指责 , 会对孩子的行为有所约束 , 这  
也就间接塑造了他们“坏人”的形象  
, 奶奶在衬托下就会显得格外和蔼 。   
孩子“亲奶奶、疏姥姥”,并非是他们“养不熟”,理由也不难理解  
文章图片  
●如果有舅舅舅妈 , 那么很容易在生活中给姥姥拖后腿  
像家里有一儿一女的情况 , 老人也是要给儿子带孩子的 ,   
那么陪伴外孙的时间势必就要少很多  
, 这样一来奶奶的长期陪伴 , 就会更加拉近和孩子之间的距离 , 孩子跟姥姥就不那么亲了 。   
还有一句话叫做“外甥狗吃了就走” , 有些舅舅舅妈对于老人长期对外孙的付出可能会有所微词 , 这样也会拉低姥姥的基础印象 。   
孩子“亲奶奶、疏姥姥”,并非是他们“养不熟”,理由也不难理解  
文章图片  
宝宝在3岁以前的世界“非黑即白” , 家长不用太放在心上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