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亲奶奶、疏姥姥”,并非是他们“养不熟”,理由也不难理解( 二 )

  
其实宝宝在3岁前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认知 , 表现出来的是“非黑即白” ,   
常常认为对他好的 , 无条件满足他心愿的就是好 ,   
而日常管束他 , 对他的行为进行约束的就是不好 。   
孩子若是经常由姥姥照顾 , 肯定会被教育 , 被管束 , 这样一来不经常见面 , 但一见面就有求必应的奶奶 ,   
在孩子心里就显得要好很多 。   
但是家长也不用因此担忧会影响孩子和奶奶或者姥姥的关系 , 孩子会随着年岁的增长 , 以及认知的加深 ,   
逐渐意识到人与人之间关系联结的复杂性 ,   
不会再维持“非黑即白”的判断 , 对待老人的态度也会更加公正客观 。   
孩子“亲奶奶、疏姥姥”,并非是他们“养不熟”,理由也不难理解  
文章图片  
做好平衡才能让两边的老人都满意  
大多数老人对孙子辈的孩子都是疼爱的 , 不管是姥姥还是奶奶都希望能够跟孩子亲近 , 为了不让老人在心里默默“吃醋” , 作为  
孩子的父母 , 老人的子女 , 家长们也要做好平衡 。   
日常生活中 , 在孩子面前提起姥姥姥爷或爷爷奶奶的时候要态度一致 , 让孩子感受到双方老人同样重要 , 不能有所偏颇 ,   
给孩子带来厚此薄彼的意识 ,   
这样孩子也能对双方一视同仁 。   
另外 , 老人自身也要做好平衡 , 不要为了“拉拢”孩子 , 而有意“攀比” , 给孩子灌输谁更好的思想 ,   
孩子多的情况 , 要一碗水端平 , 不要有偏有向  
, 否则孩子就会更倾向于对自己好的一方 。   
孩子“亲奶奶、疏姥姥”,并非是他们“养不熟”,理由也不难理解  
文章图片  
简单总结一下:  
孩子“亲奶奶、疏姥姥”,并非是他们“养不熟”,理由也不难理解】其实不论是奶奶还是姥姥 , 只是身份不同 , 称呼不同而已 , 但跟孩子的远近都是一样的 , 跟孩子相处的机会也是均等的 , 所以只要老人是真心爱孩子 , 孩子对双方也会回馈同等的爱哦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