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妈妈|别再不以为然了 孩子的恐惧心理大都与父母的这十种行为有关!( 三 )

  
好问是孩子好奇心的表现,好问的孩子勤于思考、爱动手、求知欲强,父母应该对孩子的提问给予及时的肯定,让孩子感到提问题是一件快乐的事情,经常为提出问题而自豪,这对促进孩子的思维发展有很好的作用。如果爸爸妈妈在当时没有时间回答孩子的问题,也应该首先肯定孩子的提问,然后向他说明自己现在确实没有空,并承诺在某个专门的时间来回答他的提问。  
8、父母不欢迎孩子的朋友  
孩子长大了,也希望拥有几个真心的朋友,来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相信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可以搞好自己的人际关系,但父母也都希望孩子的小伙伴是完美的,可能会因为孩子的好朋友不太懂礼貌,或精于算计,会欺负人,爱撒谎等缺点而不喜欢。然而对孩子来说,他希望爸爸妈妈可以尊重自己在选择朋友时所拥有的独自意见。如果父母老是管教与间断或不间断的表达对孩子好朋友的不喜欢,势必会引起孩子的反感,从而使双方的隔阂逐渐增大。  
父母要做的是尊重孩子根据双方意愿和喜好,对好朋友进行自由选择。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好朋友,善于进行角色换位思考,尊重维护孩子的选择。有时候给孩子足够的面子,孩子也将会给父母足够的面子。  
9、父母忽视孩子的优点  
很多父母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整天把“别人家的孩子”挂在嘴边,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但又总觉得自己的孩子在某一点不如别人的孩子好。其实,每个人都有优点,也有缺点,孩子也是一样。父母由于天天跟孩子生活在一起,眼中看到的似乎总是孩子的缺点,而忽视了他的优点。  
父母的做法也可以理解,他们之所以把别人的孩子过度美化和夸张,是想用激将法给自己的孩子树立榜样,但反而给孩子带来了巨大的伤害,甚至因此影响孩子的一生。判断一个孩子的好坏,不能只取决于某一个方面。作为家长,不能只凭长相、成绩等某方面就认定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没有出息,而是应该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发现他与众不同的地方,要始终相信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要把赞美留给自己的孩子,让他在父母的赞美声中继续发扬优点和长处。  
10、父母当众指责孩子  
很多父母对当着众人揭孩子短儿不以为然,看上去似乎是在向别人诉苦,说自己教育这样一个孩子多不容易。殊不知,自己只顾着吹毛求疵的指责孩子的短处,无形中让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没人赏识,比如学习不行、长相不行、交际不行、干家务不行,让家人为他受累,也觉得父母对自己不满意,和父母逐步疏远。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