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炎药|婴幼儿饮食规矩多 五大建议破解迷惑

【六一儿童网导读】新手爸妈在对待孩子饮食问题上,除了上网查阅相差知识,就是听取老一辈“过来人”的经验。但老一辈的经验和这一辈人育儿理念存在某些冲突,而网络上相关知识也林林种种,无法辨清真伪。各种“专家”层出不穷,让新手爸妈们不知哪种才是正确答案。对于婴幼儿饮食问题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总结下来,只需五点便能破解迷惑。  
消炎药|婴幼儿饮食规矩多 五大建议破解迷惑  
文章插图  
  
一、母乳喂养限制多多?别听信谣言!  
哺乳期的妈妈们,经常会被“过来人”用所谓的“经验”给予各种建议。  
比如:“你都不知道宝宝有没有吃饱,干脆挤出来用奶瓶喂,好知道吃了多少。”“不要两个小时喂一次,一定要让宝宝很饿了再一次性喂。” “孩子黄疸了,不要再喂母乳了,改吃配方奶吧。” “妈妈吃感冒药、消炎药,就不要喂奶了,对孩子不好。”……等等问题,数不胜数。  
新手妈妈被建议的晕头转向,不知道该听谁的。对于这些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谣言,新妈妈们不用理会。  
母乳喂养,宝宝吃饱了自然就不会再吃了,如果没吃饱,宝宝自然会哭闹,根本不需要多一道工序挤出来再喂养。除非是妈妈因为工作,需要提前把母乳挤出来储备。  
新生儿黄疸是很正常的现象,与母乳没有关系,只需要按医生指导服用去黄疸的药物即可,不需要停母乳改吃配方奶。  
妈妈感冒了只需要注意不要传染给宝宝,不管是感冒药还是消炎药,只要是中成药对宝宝是没有影响的,当然,如果妈妈感冒非常严重需要大量吃药或输液的话,就暂停哺乳,直到完全康复。  
二、4-6个月之后的宝宝,辅食不需限制。  
有很多长辈认为4-6个月之后的宝宝,只能吃市面上有营养的米糊之类的产品,而不可以吃其他辅食。对于“奶、蛋、豆、鱼”则一定要在一岁之后才能吃的说法,也是落伍不可取的。  
其实在宝宝四个月之后,体内的消化酵素就已经趋于成熟了,特别是一直吃母乳的宝宝,因为他们已经从吃母乳的过程中,通过母体消化了很多种不同的蛋白质。  
所以,如果宝宝开始对成人的食物感兴趣,一岁以前,除了蜂蜜不要给宝宝吃,其他的实物,只要注意少盐少油即可,特别是长牙期的宝宝,将食物剪碎、弄软,更是能帮助他们练习咀嚼,帮助消化的。  
三、瓶瓶罐罐营养品,长期服用不可取。  
速食时代,各种营养保健品层出不穷,妈妈们往往会因为求好心切,而给孩子补充各种营养。类似于钙片、深海鱼油、益生菌之类的胶囊、粉末、饮品。  
很多妈妈觉得孩子不好好吃饭,又挑食,营养失衡,所以就要通过其他渠道来补充营养,久而久之,小朋友们越来越挑食,不好好吃饭,只爱零食,觉得反正有营养品补充,直到健康出现问题才引起重视。  
还有一小部分的妈妈群体,为孩子补充营养品的理由更是奇葩,竟然是觉得别人家小孩都在补充某些营养品,自己家孩子没有吃,就是“落后”一步,不可能输给别人家。  
但这些营养品并不适合长期服用,只能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摄入,平时还是应该正常饮食,从食物中摄取所需营养才对。  
四、小朋友长身体,饮食别和老人比。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有了每天吃两颗或以上的蛋,就会胆固醇超标的说法。  
“三高”问题引起了很多中老年人的重视,以至于对于盐、胆固醇、碳水化合物和油脂这些词都让民众莫名担心,会不会摄入太多伤害身体。  
但不管是盐分、胆固醇、碳水化合物还是油脂,都是人类必需的营养,适量就好,年纪大了之后就需要减量。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