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细胞|血常规报告有这3种箭头,警惕白血病!

一看到箭头就吓得“狗带”?  
大可不必!主要看4大指标有没异常  
医学小白爸妈拿到血常规报告后,每个字都懂,但放在一起,没一项看得懂。  
唯一看得懂的,只有各项指标后面的箭头,而一看到有箭头,那简直,心态崩了,天都要塌下来了。  
毕竟血液病对每一个孩子和家庭来说,都是不能承受之重——  
但过度担忧其实大可不必!别随便给血常规报告“加戏”。  
医学“小白”拿到血常规报告的正确打开方式——  
01  
一看:哪些指标有箭头  
血常规化验单,检查项目一般有20多项。  
有箭头的指标,也就是我们普遍理解的“指标异常”,一般都需要关注:  
↑:代表超出参考范围的上限;  
↓:代表没有达到参考范围的下限。  
02  
二看:4大主要指标有没异常  
对大多数孩子来说,最常用、最重要的一级指标,主要有这4项:  
白细胞计数  
红细胞计数  
血红蛋白  
血小板计数  
如果这4项没有箭头,一般来说,就没有什么主要性的疾病,按医嘱吃药即可。  
但,这4项有箭头,也不意味着就摊上大事了。  
某一项或某几项指标有箭头,不一定就是有问题;就算有问题,也不一定就是大问题。(解题思路往下看)  
对家长来说,最直观的指标是看血红蛋白,可用于贫血筛查。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诊断标准,6个月到6岁儿童血红蛋白浓度<110克/L,可诊断为贫血。  
这里划个重点:贫血筛查,不建议在孩子发烧感冒时候做。  
因为生病后很多指标容易出现异常,所以体检,最好都在健康状态下做。  
然而,知道有问题,但不知道具体啥问题,才是让医学“小白”最心慌的——  
孩子是感染性疾病?还是非感染性疾病?  
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  
有没有血液病?  
想看懂异常指标背后的疾病警告,得先了解这3大类指标的不同分工——  
血常规中的3大类指标  
背后暗藏什么疾病预警  
血细胞分成三大类: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  
在血常规化验单上,这几类指标很好区分:白细胞就是从“白细胞”开始,到“红细胞”之前。以此类推。  
如果把人体比作一支军队,这仨就是分工明确的战士。  
01  
白细胞:负责对抗外敌  
(前线打战的)  
白细胞说白了,就是外敌入侵时,负责冲在一线打战的。  
当敌军——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侵入人体时,白细胞就从身体各处聚集过来,一致抗敌。  
别以为人家只会用蛮力,白细胞“军队”,战略清晰,分工明确,有人负责打细菌,有人负责打病毒——  
? 中性粒细胞  
主攻细菌。当细菌偷袭时,身体就会快速产生大量的中性粒细胞,去“前线”战斗。这时,血液中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例都会升高。  
? 淋巴细胞  
主攻病毒。如果入侵的是病毒,淋巴细胞就会开启雷达、精准识别、正面迎战。  
在战斗中,淋巴细胞会大量复制,数量快速增多。病毒被打败之后,淋巴细胞的数量又会恢复到正常值。  
02  
红细胞:氧气的搬运工  
(供给粮草的)  
红细胞则负责把氧气运送到全身各处,再把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运走。  
如果红细胞的数目和形态出现异常,就可能影响血液运送氧气的能力,甚至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在红细胞中,还有一种重要的蛋白——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中含有铁元素,如果身体长期铁摄入不足或营养不良,血红蛋白的合成就会出现原料短缺,进而影响红细胞的生成和功能,出现贫血。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