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愿意和我玩!”自闭症孩子的社交在哪里出了问题?( 二 )
3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游戏行为
从儿童游戏发展的「社会互动层面」来看 , 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游戏行为有所不同 。 家长们需要保持发展概念 , 在对的时机提供恰当的团体环境 , 更提供有细节的协助 , 才能让孩子发展出良好的社交能力 。
2岁半以前:单独游戏
儿童只顾自己玩 , 喜欢独自玩 , 与其他幼儿玩不同的玩具 。
●家长这样做:家长可以先注重培养孩子玩的动作和认知能力 。
2-3岁半:平行游戏
儿童与旁边的幼儿相邻靠近 , 玩类似的玩具 , 但是少有互动 。
●家长这样做:家长不用勉强孩子跟他人互动 , 但可到带到公园或亲子馆等有其他孩童的环境 , 诱发孩子去观察、模仿和轮流即可 。
3岁半-4岁半:联合游戏
儿童与其他儿童一起玩 , 过程中会有互动和有交谈 , 如借玩具材料 , 但仍是保有各自游戏兴趣和内容 。
●家长这样做:家长时常制造2-3个熟悉同伴的小团体互动情境 , 但孩子仍需要大人较多的互动和引导 , 如了解游戏任务、遵守规则礼仪、表达能力 。
【“没有人愿意和我玩!”自闭症孩子的社交在哪里出了问题?】4岁半以上:合作性游戏
属于真正的社会性型态 , 儿童在团体中有共同的目标、或彼此分工 , 如主题剧情分工角色扮演、竞争性的目标等 。 对幼儿来说 , 他会在这种型态的游戏中 , 产生团体的归属感 。
●家长这样做:可积极制造3人以上熟悉同侪的团体游戏中 , 由年纪大的孩子们示范游戏或规则 , 鼓励孩子跟着模仿配合 , 或参与游戏团体课程经验 。 更鼓励孩子尝试加入公园的小团体 , 家长仍需观察和适时协助 。
文章图片
家长们期待孩子进入融合环境后 , 能自己学会 , 或者是由老师来帮忙训练社交能力是大大不够的 , 毕竟团体人数众多 , 老师压力过大 , 教学现场常常又是情况复杂 , 难以厘清原因 。
因此 , 父母在生活中 , 要适时提供孩子团体经验 , 从中观察孩子的社交行为 , 更要有计划的介入 , 才能真正帮助孩子脱离“没有人要跟我玩”的困境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 14岁女孩身高直冲175厘米,儿科医生:3样食物是“长高王”,可敞开吃
- 孩子若有这“3个特征”,多半是潜在的学霸,即使贪玩也没关系
- 有没有人能告诉我如何增肥 消化吸收不好的瘦人怎么增肥
- 宝宝眼睛有这些“特点”,长大后智商更高,你家娃中了吗?
- 孩子“阳了”不要慌,牢记:“4多喝,2多吃,做1事”,助力恢复
- “经常被抱”和“不常被抱”的孩子,长大后几个方面差距比较明显
- 带“亲孙”和“外孙”,哪个到头来是一场空?过来人的话很现实
- “老大傻,老二精”,出生顺序决定孩子智商?看看心理学如何解释
- 真的有天性凉薄的孩子吗?妈妈:“等病好了,孩子也打算不要了”
- 一寸光阴一寸金|著名的劝学诗一寸光阴一寸金原诗上一句是 蚂蚁庄园12月23日答案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