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性|李玫瑾:“先爬后走”和“不爬就走”的孩子,长大后的差距很大
俗话说得好:“一举头、二抬胸、三翻、六坐、七滚、八爬、九扶、周岁会走。”伴随着父母和家人的关怀,大部分孩子都会遵循这样一个规律逐渐成长,到八个月的时候学会“爬”,然后慢慢的学会走路,但有的孩子却会跳过“爬”的阶段直接“走”,很多父母很高兴的认为这样的孩子聪明。但是,“不爬就走”,真的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吗?
文章插图
孩子“不爬就走”全家欢喜,长大后却让人意想不到!
几年前,晓慧顺利生下一个白白胖胖的儿子,孩子身体很健康,全家都很欣喜。晓慧是头胎,没有带孩子的经验,在婆婆的帮助下慢慢学会了带孩子,孩子也健康的成长着。慢慢的,晓慧发现自己的孩子好像要比其他的一些孩子发育得快,也更聪明一些,一些身体动作的发展总是能先人一步。等到孩子八个多月的时候,孩子没有想要“爬”的意思,反倒是有了扶墙走的欲望。
文章插图
晓慧很开心,觉得自己孩子比其他一般的孩子聪明,于是她就教着孩子走路。亲朋好友知道了这件事都夸晓慧的孩子天资聪慧,晓丽也觉得孩子会走还要爬做什么,孩子爬着还不卫生,不干净。为此,晓慧还给孩子买了一个学步车,不负众望,孩子也很快就学会了走路。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到了孩子上幼儿园的年纪,晓慧打点好一切把孩子送进了幼儿园。可渐渐地晓慧发现,好几次节目表演自己的孩子都是站在最不起眼的地方,晓慧为孩子鸣不平,找到老师问她这样安排的原因。老师回答说:“你们家的孩子身体协调能力有点差,排练节目时动作学习得很慢,还时常跟不上动作节拍。为了整个集体能够顺利出演,只能让孩子站在不大起眼的地方。”老师还建议晓慧平时多锻炼一下孩子的身体协调能力。
文章插图
晓慧仔细回忆,发现自己的孩子确实经常会在走路的时候跌倒,节目表演的时候也不是很灵活。但是自己的孩子明明一直都比较聪明的,为什么会这样呢?
后来晓慧跟一个医生朋友说起了这事,结果对方直接反问晓慧孩子是不是没有经过“爬”的阶段就直接走路了?晓慧很纳闷医生怎么会知道,医生解释到:没有“爬”就“走”的小孩子,大家都以为他比较聪明,发育比较快,但是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确实是要比“先爬后走”的孩子协调性差一些。晓慧怎么也想不到孩子协调性差的原因竟然是小时候没有经过“爬”的阶段就学会了走路。
我国对青少年发展深有研究的李玫瑾教授也曾经说过,“没爬就走”和“先爬后走”的孩子,长大之后会产生很大的差距。父母不可为孩子“不爬就走”而得意,而是应该遵循孩子成长的规律,对此引起重视。
文章插图
“没爬就走”和“先爬后走”的孩子长大后究竟有什么差距?
1.协调能力有区别
随着孩子腿部和身体的发育,他们会无意识的想要爬行,然后再过渡到走的阶段。在爬行的过程中,孩子的手、腹部、背部腿部等多个身体部位都得到锻炼,所以“先爬后走”的孩子就会比“不爬就走”的孩子有更强的身体协调性,身体也会更健康,不容易生病。
文章插图
- 14岁女孩身高直冲175厘米,儿科医生:3样食物是“长高王”,可敞开吃
- 孩子若有这“3个特征”,多半是潜在的学霸,即使贪玩也没关系
- 宝宝眼睛有这些“特点”,长大后智商更高,你家娃中了吗?
- 孩子“阳了”不要慌,牢记:“4多喝,2多吃,做1事”,助力恢复
- “经常被抱”和“不常被抱”的孩子,长大后几个方面差距比较明显
- 带“亲孙”和“外孙”,哪个到头来是一场空?过来人的话很现实
- “老大傻,老二精”,出生顺序决定孩子智商?看看心理学如何解释
- 真的有天性凉薄的孩子吗?妈妈:“等病好了,孩子也打算不要了”
- 一寸光阴一寸金|著名的劝学诗一寸光阴一寸金原诗上一句是 蚂蚁庄园12月23日答案
- 单身宝妈在国外3年,和宝宝没有“羊”的经验分享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