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佳说自己是个完美主义者 , 但那些日子 , 整个生活都崩塌了 , 她连捡起任何一块碎片的力气都没有了 。
没过多久 , 林佳发现自己所有的生理功能都失常了 , 她独自一个人去医院 , 确诊了抑郁症 。
这个结果林佳其实已经猜到了:那天在食堂吃饭 , 她望着那盘韭菜鸡蛋发呆 , 她根本看不到炒鸡蛋的黄色 , 那盘菜分明是灰绿色的 。后来有同事冷不丁找林佳说话 , 她会吓一大跳 , 耳朵嗡嗡作响 。
只有在车里的那点小空间 , 林佳才可以肆意的宣泄 , 回到家 , 她从来不在父母和孩子面前哭 , 实在控制不住了 , 她就躲到主卧的卫生间里 , 把两道门都关上 , 然后蹲在浴缸旁边哭完一整盒抽纸 。
林佳一度把红酒和安眠药都准备好了 , 喝完红酒吃下几十颗安眠药 , 她听说这是最好的一种死法 。后来她又放弃了 , 因为她想着万一被送去医院洗胃之后又活了下来 , 自己没办法面对亲人朋友 。
林佳也想过烧炭的办法 , 她上淘宝向卖家打听怎么烧炭 , 结果引起了对方的警觉 。
有一天傍晚林佳把车开回去停好 , 然后步行出了车库开始在小区里徘徊 , 那天她想得很明白了:这次无论如何要把自己了结了 。
“我活得这么累到底是为什么?我睡不着觉 , 吃不下饭 , 为什么人生要给我出这么大的难题?为什么要让我做这么累的工作?家里两个孩子 , 我也不能把所有的爱都给姐姐 , 老人帮忙带孩子已经这么累了 , 如果他们得不到关爱 , 说要回老家怎么办?现在的每一分钟对我来说都是痛苦 , 我已经受不了了 。”
那天林佳在楼下想了很多事情 , 到最后 , 她终于不想死了 。
“那是我抑郁症最严重的时候 , 你让我继续这么活着 , 我做不到 , 但是你让我抛弃两个孩子 , 抛弃我的父母 , 我也做不到 。”
“我最后的一个信念 , 还是不能就这么走了 。这两个孩子还需要我 , 如果她们从小就没有妈妈 , 等她们长大了——如果她们还能顺利长大的话——她们一定会不停的问:我的妈妈去哪里了?如果我就这么走了 , 我的两个女儿以后一旦遇到危险 , 都没有妈妈给她们撑腰 。”
林佳突然想起自己在大学的时候读过一本叫做《自杀论》的书 。林佳清楚的记得这本书的核心结论:
“这个作者研究了很多欧洲的数据 , 最后他说:什么人最容易自杀?没有亲情纽带的人最容易自杀 。那些有老人有孩子的 , 自杀率比较低 。除此之外 , 像年龄、性别、性格、职业这些东西 , 和自杀率的关联性并不强 , 真正的关联就是亲情纽带 。”
所以林佳是因为放不下孩子 , 才放下了自杀的念头 , 可是反过来说 , 也许恰恰是这两个孩子 , 救了林佳的性命 。
自那之后 , 尽管所有的困难都还在继续 , 林佳却好像找到了一些与自己和解的办法 , 比如找心理医生 。因为是朋友介绍 , 心理医生给了她一个友情价 , 但是600块一个小时的价位还是没法坚持太久 。
糖糖确诊这件事后来在单位被小范围的传开了 , 许多同事都在鼓励林佳坚持住 , 但遇到林佳请假的时候 , 周围个别人那种“孩子没啥病你别太焦虑”、“谁家还没个生病的”之类的声音就冒出来了 。
- 14岁女孩身高直冲175厘米,儿科医生:3样食物是“长高王”,可敞开吃
- 孩子若有这“3个特征”,多半是潜在的学霸,即使贪玩也没关系
- 宝宝眼睛有这些“特点”,长大后智商更高,你家娃中了吗?
- 孩子“阳了”不要慌,牢记:“4多喝,2多吃,做1事”,助力恢复
- “经常被抱”和“不常被抱”的孩子,长大后几个方面差距比较明显
- 带“亲孙”和“外孙”,哪个到头来是一场空?过来人的话很现实
- “老大傻,老二精”,出生顺序决定孩子智商?看看心理学如何解释
- 真的有天性凉薄的孩子吗?妈妈:“等病好了,孩子也打算不要了”
- 一寸光阴一寸金|著名的劝学诗一寸光阴一寸金原诗上一句是 蚂蚁庄园12月23日答案
- 单身宝妈在国外3年,和宝宝没有“羊”的经验分享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