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运动|青少年参与冰雪运动呈跳阶式增长,有哪些升学和职业路径 ?( 三 )

  
【冰雪运动|青少年参与冰雪运动呈跳阶式增长,有哪些升学和职业路径 ?】“来我们这里上课的基本家庭收入都比较高,属于中产范围的居多,孩子多就读国际学校 。”张一鸣说,“国内冰球目前还属于贵族运动 。”但以她的观察,由于气候因素和整体冰雪运动基础气氛更优,在北京,每节冰雪课程的收费普遍会比上海低50元到100元左右 。“如果上海冰雪项目学的人越来越多,教练排课排得满,就可能把每节私教课的费用控制在150元以下,能进一步吸引更多学员 。”  
走出体制局限,仍需拓展职业和升学路径  
学校的配合和市场化场馆的支持为体育人才的培养注入新的动力 。同时,上海市体育局以政府引导、协会管理、社会参与的方式进一步推进培育冰雪运动后备人才 。  
上海发展冬季运动特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在2016全冬会的赛场上经受了检验 。以冰壶项目为例,采取体教结合的方式,由学校学生组队参赛;花样滑冰、冰球与短道速滑队则以招投标的形式,借助社会力量组建——走出体制局限的“上海模式”备受瞩目 。  
在上海市体育局的指导下,上海市冰壶运动协会成立上海市冰壶青年队 。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中,两名来自上海本土培养的冰壶裁判员王珏和李凌姝就负责执场裁判和副计时长工作 。而上海市冰雪运动协会副会长邵国民表示,截至2021年,冰球的注册运动员已经超过800名,花样滑冰运动员也已有200余人 。  
在国际赛事中崭露头角外,上海已成型的俱乐部联赛机制也是青少年冰球推广的重要途径之一 。2018-2019赛季,共有U7、U8、U10、U12四个年龄段,54支队在384场比赛中参与角逐 。  
张一鸣表示,从传统赛制转向俱乐部赛制是上海推广冰球运动的关键,对于冰球小将们的知名度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都有帮助 。“只有这样,冰雪运动才有可能提高可看性与互动性,成为全民性的运动 。”此外,她还建议上海进一步增加专业冰场,并且进一步推广大众对于冰球运动的认知 。从2008年开始教孩子打冰球的张一鸣也指出,在中国,青少年的学业压力较重,很多打到高中的冰球运动员就要考虑兼顾学业 。目前国内公办学校中没有相关政策把冰雪比赛奖项作为升学助力,在这种模式下,冰雪运动也面临着因青少年升学后参与人数断崖式下滑的压力,由此也导致了专业队人才匮乏的困境 。  
《中国教育报》曾报道,对清流中学的党委书记吴本勤来说,四年前的一个遗憾始终堵在心头 。2018年,学校的两名学生入选国家冬奥会短道速滑预备队训练,最终入围了一名 。但后来入围的那个学生也遗憾落选,却由于备战落下的学业和心态上遭到的打击考上普通高中都困难 。  
吴本勤叹气,“这些孩子在专业上不屈不挠地拼搏过,为学校、全区、上海市都争得过荣誉,本应成为榜样,但如此结局叫人惋惜,也让很多有意向往专业方向发展的学生和家长犹豫了 。”  
冰球项目也是如此 。“一般孩子从五六岁开始打冰球,十岁左右就可以参加比赛,好苗子也会入选市队和省队,如果足够优秀,十多岁还有可能参加全国锦标赛,有的学校也会主动联系 。”张一鸣说,“上海现阶段小球员在13、14岁之前打得非常棒,但到初中后就会断档,高中更少 。从小练冰球的孩子想继续走职业冰球生涯道路,大多会去北美等海外国家上高中,参加青年联赛,因为国外打冰球的出路更多,而留在国内考大学的则大多会因为学业压力中断训练,放弃冰球 。”  
张一鸣认为,中国的冰球要推广普及程度、提升实力,就要打通上升的渠道 。她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加紧打造两个体系:一是将冰球纳入升学体系,打造中国的大学生冰球联赛;二是建立职业联赛,让想打冰球的孩子在十六七岁从青年联赛打起,最终成为职业球员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