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你也在为培养孩子的好习惯烦恼吗?这里有一份待查收的策略( 二 )

  
电影《银河补习班》里,儿子马飞被洪水围困,救援陷入困境,父亲马皓文没有放弃,一直用喇叭大喊着,告诉儿子:想办法,你一定能出来。因为父亲的这份信念和鼓励,马飞完成了自救。  
瑜伽|你也在为培养孩子的好习惯烦恼吗?这里有一份待查收的策略  
文章插图  
(电影《银河补习班》截图)  
因为有了对身份认同的重视,我们不会轻易去否定、贬低孩子,而可以通过积极肯定、鼓励,让他向自己想成为的人看齐,像想成为的人那样去行事、去生活,建立好习惯,养成好品质。  
同样,我们也会更注重自己以及家庭成员在孩子心中的印象,因为我们尤其是孩子,吸收着身边的人的品质和举止。  
看到过一个建议,深以为然。建议家庭教育中,要特别注重给孩子讲述家族史中的闪光人物或是耀眼事迹。这样,某种意义上,也是通过家族自豪感,建立孩子的身份认同。  
而,  
“一旦涉及你的自豪感,你就会尽心尽力地保持你的习惯。”  
成功的最大威胁不是失败,而是倦怠  
在尚未见到显著成果时,如何坚持践行好习惯?你需要知道习惯的结果反馈往往会滞后,对突破时刻保持耐心。当目标显得远大而遥远时,可以通过目标拆分,制造更多的即时满足时刻。  
瑜伽|你也在为培养孩子的好习惯烦恼吗?这里有一份待查收的策略  
文章插图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计算方式是这样的:如果你一年内每天都进步1%,到你完成时,你将会进步37倍。相反,如果一年中你每天以1%的速度退步,你现有的任何东西会降到几乎为零。  
一场小小的胜利或一次小小的挫折会积累成更多的东西。习惯是自我提高的复利。  
(《掌控习惯》)  
瑜伽|你也在为培养孩子的好习惯烦恼吗?这里有一份待查收的策略  
文章插图  
我们每天的日常行为,做得好或不好,很难说有个精确的度量,然只有你自己内心清楚,做同样一件事,今天的你有没有比昨天更尽心一点,有没有试图改进一点,或是在重复练习中有没有变得熟练一点,相反,如果我们今天松懈一点、敷衍一点,一天可能看不出来,叠加之后,做事的标准和习惯将会大打折扣,从而遭遇失败或是失去机会。  
看到过一段印象深刻的话,“每当我感到无能为力时,我就会去看石匠凿石头,也许他凿了100次,但石头上没有出现裂缝的迹象。然而,在他凿到第101次时,那块石头裂成了两半。我知道这不是最后那次凿击造成的,而是此前连续凿击的结果。”  
我们常常关注成功的那一刻,却选择性忽略成功背后的积累与积淀过程。  
我们急着想要看到成果,却常在在成果滞后出现或是成功前夕选择了放弃。  
“在任何探索的早期和中期,通常都会有一个不如意的低谷区。”  
熟练掌握某项技能需要足够的耐心。不妨忘记对成果的迫切期待,笃定地践行好习惯,在每个环节用心、尽力,相信好的结果终将在到来的路上。  
“成功的最大威胁不是失败,而是倦怠。”  
如何避免倦怠?我们可以借助视觉量度,比如践行日志、好习惯养成星星板。帮助孩子学会目标拆分,把大目标拆分成分阶段目标,细化到每日及今日就可以践行的一个个小举动,一段时间后,带着孩子定期做复盘,让他看到自己阶段性的变化和进步,从而更有信心长期践行。  
通过环境设计,让习惯养成事半功倍  
如何在各种不确定性中,踏实践行好习惯?你需要明白培养习惯的背后,往往是大脑的提示和奖励机制在起作用。  
“提示触发你的大脑启动某种行为举止。奖励教会我们哪些行为值得记住并应用于未来。”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