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陪伴”的父母在哪?原来差距在这里
有人说养育是一场修行 , 养的是孩子 , 修的却是自己 。
深以为然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陪伴是一种责任 , 也是一种幸福
我有一个朋友 , 年轻的时候十指不沾洋葱水 , 发誓一辈子都要做个精致女孩 。
多年以后 , 有一次我去她家拜访 , 却发现:那个曾经的精致的女孩早已退去了当年的风采 。 她的身影忙碌在灶台间 , 麻利地摘菜、洗菜、炒菜 , 没多少工夫 , 端出一盆盆令人羡慕的美食 。
而吃完饭后 , 她又忙不迭收拾家务 , 一刻不停歇 。
我笑着调侃她:多年不见 , 怎么一下子成为了贤妻良母?
她哈哈一笑:做妈的 , 总要为孩子着想 , 哪有不研究厨艺 , 不下厨的道理?
文章图片
是啊 , 自从有了孩子 , 仿佛一夜长大 。 为了照顾孩子 , 为了成为孩子的榜样 , 从不早起的 , 从此作别懒觉 , 只为孩子准备一份营养早餐;放不下手机的 , 也会为了陪孩子写作业 , 拿起书一页一页翻……
所有的改变 , 只为了陪孩子成长;成就更好的孩子 , 也成为更好的自己 。
孩子的成长不可逆 , 陪伴孩子一起成长是一种责任 , 也是一种幸福 。
文章图片
陪伴≠陪着
这是一个充满焦虑的时代 , 现实的压力压在每位父母肩上 , 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条件 , 无数父母奔波在事业的路上 。
孩子 , 对不起!放下工作养不起你 , 拿起工作又陪不了你!
很多父母陷在现实中进退两难 , 一说起孩子的教育问题 , 常常把原因归咎于:没有时间陪伴 。
诚然 , 现实有这样那样的无奈 , 没有办法让父母们时刻陪伴在孩子身边 , 但真正的陪伴不是陪着 。
上海世外校长张悦颖曾经在一档谈话节目中讲起过一个感人故事 , 来自学生家长 。
这是一个台湾爸爸 , 自从女儿读小学一年级开始 , 他就用传递爱心便条的方式与女儿进行日常沟通 。
文章图片
无论开心难过 , 还是父母与孩子意见不合适 , 爸爸都会把心里话写在便条上 , 然后塞进女儿的枕头下 。
“今天我们要检查学习成果了 , 你准备好了吗?”
“谢谢我最宝贝的女儿 , 给了爸爸一个很好的父亲节 。 ”
……
父女俩互传纸条的故事直到孩子读四年级才被周围人知晓 , 那个时候 , 他们已经积累下1200多张爱心便条 , 并且没有一天是间断的 。
有鼓励 , 有诉说 , 在便条传情中 , 孩子慢慢长大 , 亲子感情无比融合 。 因为 , 每时每刻 , 孩子都能感觉到父母是爱她的 , 是关心她的 。
如今这个孩子已经上了初中 , 她内心的善良也被爸爸激发出来了 , 也学着用温暖的方式回应爸爸 。
文章图片
我们总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 很多父母懂得这个道理 , 也竭尽所能挤出自己的时间陪伴孩子 。
但你会发现 , 更多的时候 , 家长虽然身陪着孩子 , 心却不在孩子身上:做着自己的事儿 , 刷手机打游戏或处理日常事 。 看似把时间给了孩子 , 却其实只是无效的陪伴 。
事实上 , 孩子要的是高质量的陪伴 。 哪怕时间不多 , 但和他在一起的时候 , 父母的眼里心里都能装着孩子 , 让他感受到家庭成员关系之间的温暖亲密 , 他才会感觉到幸福和安全 , 才能够为孩子的身心发展奠定基础 , 助推他成长 。
- 14岁女孩身高直冲175厘米,儿科医生:3样食物是“长高王”,可敞开吃
- 孩子若有这“3个特征”,多半是潜在的学霸,即使贪玩也没关系
- 年过50岁的女人 越精致的女人越懂得保养
- 宝宝眼睛有这些“特点”,长大后智商更高,你家娃中了吗?
- 孩子“阳了”不要慌,牢记:“4多喝,2多吃,做1事”,助力恢复
- “经常被抱”和“不常被抱”的孩子,长大后几个方面差距比较明显
- 带“亲孙”和“外孙”,哪个到头来是一场空?过来人的话很现实
- “老大傻,老二精”,出生顺序决定孩子智商?看看心理学如何解释
- 真的有天性凉薄的孩子吗?妈妈:“等病好了,孩子也打算不要了”
- 一寸光阴一寸金|著名的劝学诗一寸光阴一寸金原诗上一句是 蚂蚁庄园12月23日答案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