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帝屡次在两子之间徘徊,为何选平庸的奕詝,没选出众的奕訢?( 七 )

  
或许此时,皇四子才刚刚成为“候选人” 。  

道光帝屡次在两子之间徘徊,为何选平庸的奕詝,没选出众的奕訢?
  
文章插图  
另据野史记载,道光帝又考察了他们一次,询问各人对时政的看法 。  
结果文不成才的奕詝答不上来,按照杜受田教给他的方法,跪在地上抽泣流泪说:儿臣日夜对上苍祈祷,惟愿皇阿玛早日康复,此乃国家万民之幸,儿臣之幸也 。  
就这么的,道光帝决定将皇位传给皇四子奕詝 。  
当然,事关重大,道光帝绝不会因为一两次考察就匆忙定下继承人,期间必然有多次,暗暗考察所以史书无载,  
但以后来咸丰帝对杜受田重用表彰的程度看,他起关键作用,  
不过道光帝也并非好糊弄的,我想他当时做这个选择,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应该与鸦片战争有关,  
道光帝自打签订了《南京条约》后,自觉愧对大清列祖列宗,  
从心态上来说,他希望战争休止,而皇六子奕訢的性格比较积极、激进,这点从他后来联合慈禧发动政变可以看出来,  
与道光帝想保住大清江山的意愿不符,他应该是更倾向于接班人是个不爱“惹事”的皇帝,  
以上也是个人推测,评论区互相学习交流 。  
道光帝屡次在两子之间徘徊,为何选平庸的奕詝,没选出众的奕訢?
  
文章插图  
后续:  
然而,道光皇帝一厢情愿的做法,也给两个儿子带来了不少矛盾,  
“一匣双诏”这种奇怪的做法,难怪咸丰帝会多想,他非常清楚自己差点就坐不上皇位 。  
咸丰帝登基后,“格外用心”将六弟奕訢的封号上添加了个“恭”字——兄则友、弟则恭,  
用来提醒奕訢要安分守己 。  
此外,对于奕訢的生母皇贵妃博尔济吉特氏,咸丰帝虽然也是尽心侍奉,报答她在对自己的抚养之恩,  
但却非常吝啬,不愿给她“太后”的封号,只尊她为“孝慈皇贵太妃”,  
或许是不甘心生母未能或者享受太后的一切待遇,所以不想给养母,  
又或许是生怕弟弟奕訢被冠上“太后嫡子”的名分,威胁到自己的帝位,  
总之,直到贵太妃临终前几天,恭亲王奕訢请求咸丰帝给她封个“太后”封号,咸丰帝当时“哦”了一声,  
不管恭亲王奕訢是真懂还是没懂咸丰帝的意思,立即赶到军机处、礼部代传旨意,着手办理册封皇贵太妃为皇太后的事宜 。  
就这样,生米煮成了熟饭,静贵太妃博尔济吉特氏终于达成心愿成了“康慈皇太后”,  
但她只享受了七天的太后虚名,就离开了人世,  
却不知咸丰帝到底还是不甘心,下旨其灵位不供入太庙 。  
而她的亲生儿子恭亲王,在她死后第二天就被罢免了军机大臣的职务 。  
只是咸丰帝也不会想到,他此后仅仅只在这世上多活了六个年头,刚满三十岁就死了,  
几经波折,权力又转到了恭亲王的手里…….  
诚征优秀稿件:投稿指南  
相关推荐: 金庸武侠小说反派高手前二十位,百损道人上榜,鸠摩智排第几位?  
20、张召重 张召重,绰号“火手判官”,名震武林 。张召重一出马,便擒拿了文泰来,以后红花会无论多努力,每次都是在千钧一发之际,让张召重扭转乾坤 。19、余沧海 余沧海,青城派掌门,觊觎林家七十二路「辟邪剑法」,驱使青城派弟子将福威镖局灭门 。余沧海心狠手辣,将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