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少数民族的风俗和习惯( 三 )

  
布依族的风俗习惯  
布依族主要聚居在贵州省黄果树瀑布周围的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兴义、安顺地区的几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县 。  
布依族男子大多穿多襟短衣或长衫 。包蓝色或白底蓝方格头巾 。妇女大多穿右大襟上衣和长裤 。或套镶花边短褂 。或系绣花围腰 。也有穿大襟大领短袄 。并配腊染百褶长裙的 。在节日里 。妇女还戴各种银质首饰 。腊染是布依族珍贵的手工艺品 。  
布依族居住区风景秀丽 。除了黄果树瀑布外 。还有被誉为“贵州高原之花”的花溪 。那里土地肥沃 。适宜农耕 。盛产木棉、剑麻、竹笋、香蕉、黄果以及松杉、青冈等建筑木材 。  
侗族的风俗习惯  
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两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 。他们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兼营林业 。鼓楼是侗族村寨中别具一格的建筑物 。形似宝塔 。是村民聚会、休息和娱乐的地方 。各村寨都有鼓楼 。有的高达13层 。颇为壮观 。逢年过节 。侗族人民便聚居在鼓楼前的广场上 。尽情歌舞 。  
侗族人大多穿自纺、自织、自染的侗布 。喜青、紫、白、蓝色 。村落依山傍水 。住房一般用杉树建造木楼 。楼上住人 。楼下关牲畜或堆放杂物 。饮食以大米为主 。普遍喜食酸辣味 。好饮米酒 。用油茶待客 。  
白族的风俗习惯  
白族自称“白子”、“白尼” 。意思是“白人” 。主要聚居于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 。四川西昌和贵州毕节等地也有少数白族人散居 。白族聚居区地处云贵高原 。气候温和 。适宜农业 。号称“粮棉之区” 。  
白族服饰以蓝、白、黑色为主 。男女都包头 。他们喜欢吃酸、冷、辣味食物 。还爱喝烤茶 。白族信奉佛教 。洱海地区寺院遍布 。曾有“妙香古国”称 。  
哈尼族的风俗习惯  
哈尼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南部的哀牢山区 。他们善造梯田 。元江南岸遍是层层叠叠的梯田 。有的高达数百级 。从河谷一直延伸到山顶 。梯田内还养鱼 。堪称哀牢山区的鱼米之乡 。  
哈尼人喜欢用自己染织的藏青色土布做衣服 。男人穿对襟上衣和长裤 。以黑布或白布裹头 。妇女穿右襟上衣 。下穿长裤 。胸前挂成串的银饰 。头戴圆帽 。哈尼人的住宅大多在山腰 。依山势而建 。房屋多为土墙草顶楼房 。分上、中、下三层 。上层堆放杂物 。中层住人存粮 。下层关养牲畜 。  
哈尼人大多信奉多神崇拜和祖先崇拜 。以“龙树”为保护神 。几段打了结的绳子作为账本 。被哈尼人珍藏在家中最安全的地方 。1957年 。哈尼族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文字 。  
傣族的风俗习惯  
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以及耿马、孟连自治县 。傣族人大多居住在群山环抱的河谷平坝地区 。雨量充沛 。四季常春 。盛产稻谷、甘蔗、樟脑、咖啡等农作物 。经济作物 。出产柚木、紫檀、铁力木等珍贵木材 。还有野象 。犀牛、金丝猴、孔雀等珍禽异兽 。被称为“孔雀之乡” 。  
傣族男子上身穿短衫 。下着长裤 。冷天披毛毡 。多用白布或青布包头 。有纹身的习惯 。妇女穿窄袖短衣和筒裙 。住房是干栏式建筑 。西双版纳、德宏瑞丽一带的竹楼别具风格 。傣族信奉佛教 。过去西双版纳未成年的男子几乎都要过一段僧侣生活 。识字念经 。才能还俗回家 。傣族人民能歌善舞 。尤其是孔雀舞具有鲜明独特的民族风格 。深受我国各族人民的喜爱 。  
黎族的风俗习惯  
黎族生活在海南省最南端“天涯海角”地区 。这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钱铃双刀舞、打柴舞、舂米舞等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黎族妇女精于纺织 。宋末元初 。著名纺织家黄道婆高超的纺织技术 。就是在黎族地区居住了40多年学到的 。黎族地区以农业生产为主 。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甘薯等 。还盛产橡胶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