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节气 秋分养生注意三大要点( 二 )

  
调节饮食应以清润、温润为主  
调节饮食应以清润、温润为主 。事实证明 。多食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雪梨、甘蔗等食物 。可以起到滋阴润肺养血的作用 。由于气候干燥 。故应尽量少吃辛辣之品 。遵守“少辛增酸”的原则 。如葱、蒜、姜、茴香、辣椒等要少吃 。而柑橘、山楂、苹果、梨、葡萄等新鲜瓜果蔬菜可多吃 。要多喝开水、淡茶、豆浆、乳制品、果汁饮料等 。这样可起到益胃、生津的功效 。老年胃弱的人 。可采用晨起食粥法 。如选食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糖糯米粥、杏仁川贝糯米粥、黑芝麻粥等 。也可烹制杏仁猪肺汤、罗汉果炖猪肺、贝梨(贝母和雪梨)炖猪肺、莲子百合炖猪肉、沙参炖肉等保健药膳服食 。  
秋季养生宜“喜润恶燥”  
从秋分节气开始 。人们的秋燥症状一般属于凉燥 。秋分以前有暑热的余气 。故多见于温燥;中秋之后 。秋风渐紧 。寒凉渐重 。所以多出现凉燥 。当然 。秋燥温与凉的变化 。还与人的体质和机体反应有关 。温燥咳嗽是燥而偏热的类型 。常见症状有干咳无痰 。或者有少量粘痰 。不易咯出 。甚至可见痰中带血 。兼有咽喉肿痛 。皮肤和口鼻干燥 。口渴心烦 。舌边尖红 。苔薄黄而干 。  
初发病时 。还可有发热和轻微怕冷的感觉 。凉燥咳嗽是燥而偏寒的类型 。病发时怕冷 。发热很轻 。头痛鼻塞 。咽喉发痒或干痛 。咳嗽 。咯痰不爽 。口干唇燥 。舌苔薄白而干 。这类病症虽不是大病 。但如不及时治疗 。病邪便会深入 。病症会加重 。少数人还会发生其它病变 。出现高热、抽风、出血等严重现象 。所以应及早治疗和预防 。  
人患此症 。是由于体弱 。不胜凉劲肃杀之秋气的侵侮所致 。要防止秋燥症 。就得增强体力 。提高抗病的能力 。适应气候变化 。坚持身体锻炼 。秋季身体锻炼 。重在益肺润燥 。如练吐纳功 。叩齿咽津润燥功 。  
遵循中医养生的“秋冬养阴”原则 。秋季养生应注意护阴润燥 。以养肺为先 。中医学认为 。秋季燥气当令 。为秋季的主气 。称为“秋燥” 。由于燥邪伤人 。容易耗人津液 。在这个季节 。人们很容易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舌干少津、皮肤干燥甚至皲裂等现象 。因此 。秋季日常调养应以“喜润恶燥”为主 。注意以下几点 。  
润肺去燥  
秋天空气干燥 。加之人体在夏季津液耗损 。容易出现口舌生疮、鼻腔和皮肤干燥、咽喉肿痛、咳嗽、便秘等“秋燥”现象 。沙参、麦冬、百合、银耳、燕窝、雪蛤等都是秋季养生常用的药膳 。老同志可以将其搭配在食物中食用 。或是煮粥煲汤饮用 。  
早睡早起  
秋分节气中的早晨虽然有些冷意 。但天高气爽 。空气比较清新 。所以在这个节气中 。我们最好能养生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早晨多呼吸呼吸新鲜的空气 。有利于收敛神气 。而且早晨早起后还能锻炼一会 。对自己的身体很有好处 。  
调整心情  
病可由心生 。秋风落叶 。万物凋零 。常使人触景生情 。老同志如果心情忧愁郁闷 。会使抗病能力下降 。引起哮喘等病复发或加重 。为此 。保持愉快心情是秋季养生的基础 。老同志要学会调节心情 。积极参加一些有益且自己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 。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 。  
秋凉宜冻  
秋天昼夜温差较大 。应随时增减衣服 。以防止秋凉感冒 。但为了提高人体的御寒能力 。呼吸道抵抗力较弱而易患气管炎的老同志应适当进行“秋冻” 。少穿些衣服 。以保证机体从夏热顺利地与秋凉“接轨” 。以增强体质 。提高人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力与抗寒能力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