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之言:生存的五大智慧( 二 )

  
齐国大夫隰斯弥与田成子一同登城台,向四周望去,三面都辽阔,只有隰子家的树遮住视野 。田成子当时并没说什么,但隰子已经察觉到了他的心思 。回去后,他立即命人将树砍掉 。但刚砍了几下,隰子就叫人马上停下来 。属下问隰子为什么这么快就改变主意 。隰子说:"古人说:‘知道深水中有鱼的人,并不吉利 。‘田成子即将采取一些非比寻常的行动,而这些行动是不能为人知晓的 。  
如果我却提示他我能察觉他的心意,那么我就会有危险 。不砍树没啥过错 。让别人懂得我知道了他的隐私,这样风险就大了"。  
"明"是"哲"的基础,不"明"不足以为"哲",只"明",不仅不能"哲",而且还会走到"哲"的反面 。因为,哲,有时正好需要"掩明"--你是怎么样,恰恰得向人掩饰你并不怎么样;你明明懂得事情是怎么回事,但是考虑到不造成负面的影响,你还要装作你不懂得怎么回事 。这点让人很难接受,但这是社会和人性的局限 。  
生存智慧四、小不忍则乱大谋  
忍,是避免风险与烦恼的重要手段 。中国著名的民间智慧之书《增广贤文》,就以较多篇幅说明了忍的价值:"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 。"  
《论语》载:"孔子曰:‘小不忍则乱大谋,‘这句话,更是广为流传 。  
张耳和陈馀都是魏国的名士 。秦国灭了魏国以后,用重金悬赏捉拿这两人 。两个人只能乔装打扮,改名换姓逃到陈国 。  
一天,一个官吏因为一点小事就用皮鞭抽打陈馀,陈馀想起自己以前在魏国是多么受重用,哪里受过这样的侮辱,怒不可遏,当即想起来反抗 。张耳在旁见状不妙,便用脚踩了陈馀一下,陈馀终于没吭声  
官吏走后,陈馀还怒气未消 。张耳便数落他一顿:"当初我和你是怎么说的?今天受到一点小小的侮辱,就去为一个官吏而死吗?"  
后来,陈馀和张耳的命运截然不同:张耳成了刘邦的开国功臣,而陈馀辅佐赵王,被韩信斩首 。  
一个能忍一个不能忍,两人的最终命运,竟有这样大的区别  
中国有个词--坚忍,包括两方面的意思:  
一是"坚",是坚持目标与信念;"忍"是忍受一切不公正、伤害、压力与屈辱 。  
  
所谓"坚忍",就是为了坚持自己的追求,而忍受一切难以忍受的东西 。中国还有个成语"忍辱负重",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金庸的小说名篇《倚天屠龙记》中,武当派掌门人张三丰对此作出了妙解:"不忍辱焉能负重?"--不忍受侮辱,怎么能够担负重任呢?  
生存智慧五、越甜蜜,越需警惕
  
我们有时会遇到别人对你甜言蜜语,给你种种好处的情况 。甜言蜜语使人十分舒适,而种种好处更使人陶醉 。然而,最甜蜜的举止,也许是最毒的药物 。最大的好处,也许是最深的陷阱 。  
齐桓公是春秋时最有名的君主之一 。他的宰相管仲重病,恐不久于人世 。齐桓公前往慰问,说:"仲父如果抛弃我而死去,可以让竖刀参与朝政吗?"  
管仲说:"不可以 。竖刀自施宫刑,以求能够入侍国君,他连自己的身体都忍心伤害,对于您还有什么不忍心做的呢?"  
齐桓公又问道:"那么易牙可以吗?"管仲说:"易牙剖杀自己的儿子做羹给您吃,他连自己的儿子都忍心杀死,对于您还有什么不忍心做的呢?如果重用他们一定被诸侯耻笑 。"等到齐桓公死后,竖刀、易牙果然作乱,齐桓公死去六十天,尸体所生的蛆虫都爬到户外了,却仍然没有收殓入葬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