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掉宝宝坏习惯( 二 )

  
如果孩子已经形成了扔东西的坏习惯,那么妈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⑴设计各种扔东西的游戏,让他扔个够,把坏习惯变成一种技能 。如扔球、掷沙包等,并可教给他各种投掷技能 。  
⑵宝宝两岁以后已经有一定的辨别能力了,爸爸妈妈要耐心地告诉他什么东西可以扔,什么东西不能扔 。  
⑶如果孩子扔东西影响了其他人休息、工作等,要对孩子提出正面批评,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  
⑷如果孩子是因为生气、发泄而扔东西,那么爸爸妈妈应先和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对孩子生气的原因 。如果理由是正当的,要对宝宝加以同情,并给予他安慰;如果是因为无理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则可以采取转移目标的方法进行处理 。  
⑸有时宝宝扔东西只是为了引起爸爸妈妈等成人的注意,所以只要稍微加强对宝宝的关注程度,让宝宝感觉到家长在注意他,就可以避免孩子乱扔东西的坏习惯 。  
⑹告诉孩子扔出的东西要自己捡回来,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孩子乱扔东西的毛病 。  
3、破坏性行为  
孩子随着能力的提高,将越来越多地表现出一些破坏性的行为 。  
它一般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2岁的时候,好奇心开始逐渐增强,对所有的物品都很感兴趣,喜欢东摸摸、西看看 。但是由于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都还比较差,对各种物品的性能也不是很了解,所以难免会破坏一些东西(有时甚至可能是家长十分喜欢的东西),这应该得到家长的谅解 。  
另一种情况是,多次尝试失败后的挫折感往往会激怒年幼的孩子,为了发泄自身的沮丧感,孩子就会做出一些破坏性的行为 。  
如果属于这种情况,家长千万不要训斥孩子,因为这样会使孩子感到很委屈和被误解,感觉自己很孤立,从而产生愤怒的情绪,甚至有意采取更大的破坏行动来表现出他的愤慨,或者故意继续破坏来挑逗家长,看家长生气的样子,从中获得满足抵消失败的感觉 。  
第一页上一页1234下一页最后一页上一篇10大期望下一篇对于孩子的破坏性行为,家长要注意采用以下几种策略来帮助他改正:  
⑴对于他所破坏的东西,凡是能恢复原状的,家长要求孩子和自己一起将它加以恢复和修补 。  
⑵告诉孩子不管是因为什么,破坏东西是一种不好的行为,应尽量避免和改正 。  
⑶搞清孩子破坏的原因,不要过分批评,应采取措施安抚他的异常情绪 。  
⑷多陪宝宝做游戏,提高他的动手技能,帮助他取得小小的成功,培养他的成功感 。  
⑸对于孩子的各种情绪,成人要多用心加以体会,并适时地替孩子表达出来 。当孩子明白爸爸妈妈理解他的意思后,他的愤怒就会大大地降低,从而放弃过激的破坏性行为 。同时,这对亲子关系也大有好处 。  
⑹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首先自己要平静,要冷静地处理各种问题,给孩子做出好的表率 。  
⑺要积极鼓励孩子的好奇心,并尽可能地提供给孩子一些可以满足好奇心的玩具,如拼拆玩具 。  
⑻成人要仔细观察是否有其他人恶意或无意地怂恿、纵容孩子的破坏性行为,如果有,一定要立刻加以制止 。  
4、任性与发脾气  
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成长,大多数的孩子会出现一些任性的行为,尤其是在2~4岁最为常见 。  
一些爸爸妈妈对孩子过于溺爱、娇惯,凡事都顺着孩子的心意 。一旦某件事不能按照孩子的想法去做,孩子就会任性地大哭、大闹 。如果爸爸妈妈为此而心疼做了第一次让步,这就让孩子意识到了他的这种做法十分有效,以后就会不断使用这种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就滋养了孩子任性妄为的坏毛病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