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家长们千万要注意了!( 二 )

  
但是父母要记住:让孩子做他们愿意做的事,不要强迫孩子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不要强迫孩子必须听自己的话 。  
人不仅需要物质上的营养,更离不开精神上的养料 。  
如果儿童能够决定自己应该做的事,以此来完善自己的性格,那么一切都会正常 。即使曾经出现过什么问题,现在也会消失 。他们将不再做噩梦,不再厌食,他们的一切都将恢复正常,因为心理缺陷得到了矫正 。  
有的老师总是这样说:“上课的时候我在用心地讲课,用浅显易懂、幽默的话语吸引他们,可是不管我怎么讲,他们就是不好好听讲 。”其实不是孩子不想学习,而是注意力不集中,使得自己无法学习 。那就要求他们先集中注意力吧,可是这时候已经晚了 。  
打个比方,我们现在要求这些孩子,就好像是在对没有手的人说:“好好写字!”这种能力是在婴儿期形成的,此时我们无法再要求他们具备这种能力了 。  
既然这样,父母该怎么办呢?  
有的人就会这样回答你:“对孩子要耐心,在日常生活中处处给他们树立一个好的榜样,时间久了就该好了 。”然而,直到我们变成了一个老人的时候,他们仍然没有改变注意力不集中的品性 。这是为什么呢?我们把希望寄托在耐心上面,以为时间一长就会有所收获 。可事实上,仅仅付出时间和耐心是不会取得什么效果的 。  
作为父母,只有好好利用0~3岁这一具有创造性的关键期,孩子的性格才会自主形成,孩子才会更好地适应社会 。  
家长要让孩子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而且一旦孩子开始“工作”就不要轻易打断他们 。对那些惹是生非的孩子给糖果、威胁吓唬、用药物都无济于事,家长绝对不能感情用事,更不能用“白痴”这样的话来侮辱孩子 。这些对孩子是没有帮助,孩子需要的是心灵的慰藉 。  
如果我们能正确对待孩子们创造性的活动,那他们的许多心理问题就不会发生了 。  
父母在婴儿期的一些错误做法造成了孩子性格上的缺陷 。我们不能忽视孩子在婴儿期的成长,我们要让孩子在婴儿期就得到足够的机会充实大脑 。  
孩子性格出现缺陷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孩子们缺少创造性的活动 。不能创造性地进行活动,孩子一样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他们要么独自待在家里,自己一个人玩耍,除了睡觉什么也不做;要么就是大人们什么也不让孩子干,替孩子做完所有的事情 。  
所有的事情都由父母包办的最大弊端就是孩子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时间长了,他们都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了,从而丧失了自信 。  
一个人心理成长的每一个阶段之间都有着微妙的联系,0~3岁正是塑造孩子性格,培养其对周围事物适应能力的关键时期 。  
如果一个孩子在3岁之前性格上形成了缺陷而没有及时治疗,等孩子到6岁的时候,他身上就会出现一些不正常的特征,而且这种缺陷已经根深蒂固,在以后的日子里很难再改正了 。  
6岁以后,这些缺陷就会影响到第二个阶段的发展,甚至影响孩子的判断力 。在这样的孩子身上,就不会表现出这个年龄本该有的道德水平,而且智力水平也可能会低于正常人,无法形成自己的性格,无法学习 。在最后一个阶段,这些缺陷还会带来更多的问题,最终使得这个孩子变成一个对社会没有用处的人 。  
不仅如此,孩子适应社会的性格只能通过自我实践才能得来,成人对儿童性格的发展只能通过说理和劝告,只有这样,才能对他们的思想加以影响,而父母的命令在很多时候不仅无法改变孩子性格,反而会让其性格朝反面发展 。  
如果不能顺应孩子的天性、本能,无论多么聪明能干的父母都无法教出孩子的性格,因为孩子的性格不是可以随便打造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