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教学反思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蛋宝宝立住了教案

  

附教学反思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蛋宝宝立住了教案
  
文章插图  
小班科学活动蛋宝宝立住了教案(附教学反思)主要包含了设计思路,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活动反思等内容,尝试借助辅助材料,探究让鸡蛋立住的方法,能积极参与探究活动,体验发现的乐趣,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小班科学活动课,快来看看蛋宝宝立住了教案吧 。  
设计思路:  
我班在进行“做蛋宝宝爸爸妈妈”的主题活动时,很多幼儿的鸡蛋被摔碎了 。通过谈话孩子们发现:蛋宝宝是因为滚动,立不住而被摔碎的 。“那么怎样才能让蛋宝宝立住呢?”这一挑战性的问题立刻引起了孩子们的关注,他们兴奋的把蛋宝宝放到墙角、桌腿边去尝试,但都失败了 。由于小班幼儿年龄特点与生活经验所限,他们还没有想到借助辅助材料来帮忙,此时他们只是乐此不疲的玩着 。  
在孩子们一遍遍的尝试与失败中,我找到了引领他们深入探究的方向,于是《蛋宝宝立住了》这一科学探究活动便诞生了 。  
活动目标:  
1、尝试借助辅助材料,探究让鸡蛋立住的方法 。  
2、能积极参与探究活动,体验发现的乐趣 。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每人若干个熟鸡蛋,并画好五官做成蛋宝宝 。  
2、各种辅助材料  
(1)、镂空材料:瓶盖、光盘、花片、塑料夹子等 。  
(2)、实心材料:方形积木、硬币、圆纸卡等 。  
(3)、可变形材料:橡皮泥、毛巾、沙包、积木块等 。  
3、每人一个记录笺中间隔开,并分别贴上笑(哭)脸蛋宝宝 。  
经验准备:  
1、幼儿经历了做蛋宝宝爸爸妈妈很辛苦的情感体验 。  
2、幼儿已经了解鸡蛋是因为滚动、立不住而被摔碎的 。  
活动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发幼儿探究兴趣 。  
1、与幼儿一起回忆蛋宝宝被摔碎的原因 。  
2、启发幼儿讨论:“用什么方法可以让蛋宝宝立住,不再摔碎呢?”  
(1)、出示准备好的镂空材料与实心材料 。  
(2)、出示标记图,请幼儿观察并说出标记图的使用方法 。(即:能让蛋宝宝立住的,用笑脸表示;不能让蛋宝宝立住的,用哭脸表示 。)  
(3)、引导幼儿进行猜想并记录 。  
(二)、幼儿实验论证 。  
教师观察幼儿实验情况,适时介入指导,指导策略:  
1、观察幼儿是否运用了所有材料进行尝试,以幼儿没有采用的材料,与幼儿共同实验,充分感知 。  
2、随机判断幼儿是否理解标记图意义,并引导其进行记录 。  
3、与先完成实验的幼儿进行交流,引导其观察“为什么这些玩具能帮助蛋宝宝立住,而那些不能?”  
(三)、记录整理探究结果,提升经验 。  
1、将幼儿探究结果记录在黑板上 。  
2、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并归纳“从中发现了什么?”  
(即:中间凹进去的镂空材料能让蛋宝宝立住,实心材料则不能 。)  
(四)、提供挑战性材料(可变形材料),引导幼儿迁移经验,解决新问题 。  
(即:将可变形材料变形成中间凹进去的形状,使蛋宝宝立住 。)  
幼儿操作深入探索,教师观察实验,并随机判断幼儿当前经验,适时介入指导 。  
(五)、分享交流 。  
1、引导幼儿互相欣赏同伴的探究结果,比较与自己的方法是否相同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