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游戏不是洪水猛兽,防止孩子沉迷,关键看家长

孩子|游戏不是洪水猛兽,防止孩子沉迷,关键看家长  
文章插图  
  
网络游戏影响孩子视力、注意力,部分游戏有成瘾性,容易让缺乏自制力的孩子沉溺其中,这是事实。  
但把游戏视为洪水猛兽,把孩子成绩退步、沉迷游戏,叛逆厌学等种种行为问题都归咎于游戏,却是一种很不客观的认知。  
因为孩子能否和游戏“和谐共处”,主要责任还是在于家长,在于家庭教育。  
01  
游戏不是“洪水猛兽”  
关键在于防沉迷  
四十年前,人们惊呼武侠小说会毁掉下一代;  
三十年前,人们称流行音乐会毁掉下一代;  
二十年前,人们批评电视节目会毁掉下一代;  
十年前,人们说互联网会毁掉下一代;  
可是反观自身,我们真的被毁掉了吗?并没有。  
然而现在,人们又开始担心游戏会毁掉下一代······  
游戏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娱乐体验。很多孩子通过游戏可以适当放松身心、发泄压力、调节情绪,在某些策略型游戏中还可以学习团队合作、解决问题。  
没有游戏,或许有一部分孩子会出现更多的心理问题,更孤单、无助,觉得现实生活无意义。  
孩子今天不沉迷游戏,可能明天又会沉迷别的东西,这是防不胜防的。  
如今的孩子,都是在互联网中成长起来的一代,未来的发展趋势,也必然离不开网络、科技方面的内容,想让孩子一点不接触网络和游戏,是不现实的,也不利于孩子将来的发展。  
但是,过度游戏必然是对孩子有弊无利的。我们要解决的,不是游戏本身,而是“沉迷”,把握一个度的问题,并帮助孩子学会自我控制与管理,与游戏“和谐共处”。  
面对孩子游戏成瘾,首先不应该是责怪孩子、责备游戏,而是冷静地思考孩子为什么那么喜欢游戏,他从游戏中可以获得什么。  
游戏里最主要的设计就是及时反馈、奖励机制,孩子在一次次的任务中不断升级、获得奖励,可以得到成就感、满足感、自信心;  
有些孩子,身边的同学朋友都在玩游戏,孩子从游戏中和同龄人一起组队“作战”,寻找一种认同感,满足社交需求。  
观察发现,那些家长注重陪伴、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和兴趣爱好的家庭,孩子很少会沉迷游戏。  
更多的是农村地区的孩子和留守儿童群体,以及家长因为各种原因缺少陪伴和教育的孩子,更容易沉迷游戏。  
因此,比起对游戏“严防死守”,家长更需要从这些方面出发,从小正确地引导孩子、给他足够的关心和陪伴,才能从根本上让孩子学会平衡好生活、学习与游戏的关系,从思想认知和行为控制方面,都更加成熟。  
02  
家长应该怎么做?  
第一,从小培养好习惯。  
2019年广西高考考生杨晨煜取得英语数学双满分、总分730分的破纪录成绩。微博上网友们纷纷感叹: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那么优秀?  
采访人员采访这位考生的妈妈,问及教育方法时,妈妈回答:  
“孩子肯定要从小培养,所有的习惯必须在他没有自主思考的能力时,全部帮他打好。监督孩子养成好习惯的过程非常痛苦,你得时时刻刻监督、留意他。  
这个过程,家长也要自律,而不能像现在很多人那样,把孩子丢一边玩手机。”  
好习惯是孩子将来自律的基础。  
身边许多同事、朋友的孩子,都没有玩手机、看电视的习惯,最多偶尔用平板玩玩游戏,到了规定时间,也就很干脆地交给爸爸妈妈。  
他们的孩子,几乎都是从小培养起了良好的习惯。  
首先,从小开始,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1、2岁开始,每天给孩子讲故事、一起阅读绘本。  
孩子上学了,每天安排好学习计划,并监督孩子认真执行,辅导孩子功课,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