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间|孩子一进房间就锁门,是因为信任崩塌吗?( 三 )

  
在采访过程中,曹妈家,也即是节目中的小辩手曹婉晴家的相处模式被很多家长所羡慕。他们的模式是:我可以随便动你的东西,我的东西你也可以随便动。如果要用锁门来比喻的话,那他们是可以彼此交换钥匙的。  
孩子马上五年级,但是她并不是很担心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会有多大变化。在她们家,孩子从来不锁门,甚至连日记也不写,不是因为不允许,而是用不到。  
有什么话题马上就会说,放学回家,孩子会主动和她分享学校里发生的事情,比如班上谁和谁又在一起了,哪个小男孩喜欢她。有什么事想问她会在不经意间去了解,而不是以一个作为父母必须要知道的姿态去要求分享。  
--她分享和女儿的聊天模式:  
“哎我有个事想和你说一下,就今天那个事儿,我就是好奇想问一下,你这么做是咋想的呢?我实在是不能理解,你怕是来自星星的你哦。”  
房间|孩子一进房间就锁门,是因为信任崩塌吗?  
文章插图  
  
如果走在大街上,当女儿生气地走在前头时,她就在后面大声喊:“曹婉晴,我爱你!”有一次和女儿打赌输了,被要求到老师面前捏着鼻子转三圈,她居然也真的去做了。  
在她看来,很多问题都是因为孩子和父母之间缺乏信任而造成的。“孩子锁门,不想和你沟通,是因为你没有给他足够的安全感和信任。”她还会给女儿买微表情心理学。她说:“做好和孩子的沟通和交流,你了解孩子的想法很重要,但是,也要让孩子知道你是怎么想的。和孩子的交流,需要你用她们语言,然后以轻松的方式让孩子相信你,去建立你们之间的信任,而不是去进行权威下的无效交流。”  
在赵亮家,强烈的矛盾冲突之后会有一些沟通交流的请求。“我爸会逼着我道歉,我妈为了缓和矛盾会逼着我跟我爸道歉,但我不觉得是自己错了。”他们的交谈也被父亲开口就是告诉他该怎么做而结束,“当我开口说话的时候,他们会纠正我,然后又回到原点开始争吵。”在他看来,父母从来没有把他放在一个对等的位置上,从来都觉得有问题的是他。当看不到和平调解的可能,那便采取“暴力革命”的手段。  
【 房间|孩子一进房间就锁门,是因为信任崩塌吗?】对于杨一文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矛盾会被缓和,但那是因为长大了知道怎么在自己的情绪和父母的接受范围内找到一些平衡,而并不是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房间|孩子一进房间就锁门,是因为信任崩塌吗?  
文章插图  
  
在节目中,曹婉晴小朋友说:“我不锁门是因为我信任父母,我相信他们不会来乱翻我的东西和干涉我的事情,我们需要互相信任互相尊重,我们干什么也不需要防着父母。”  
● ● ● ● ●  
锁门,或许是一个孩子的习惯体现,但也是一个家庭的相处模式的体现。  
家长与孩子是否会因为锁门而发生争执,锁不锁门是否会在一个家庭中成为问题的矛盾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孩子与家长所建立的那一层默契与信任。  
锁,对于孩子而言,可能意味着更加安全,更加有隐私的个人空间,有时也是一种无声的对抗。不锁,或许会意味着一种更加开放,更加包容的信任,但也并不是房门被打开,信任就能被建立了。它是需要用心和时间去经营培养的。而在这基础上,当我们能保证孩子在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中时,要适当给孩子飞翔的自由和空间,和孩子做适当的分离。  
--“分寸感是成熟的爱的标志,它懂得遵守人与人之间必要的距离,这个距离意味着,对于对方作为独立人格的尊重,包括尊重对方独处的权利。”  
也许从周国平的话中,我们也能感知到人与人所需要的边界感,尽管是在亲子关系中。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