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体质不好怎样增强体质 两岁半宝宝体质差怎么办

虚是“不足”的意思,对天生“稚阴稚阳”的孩子来说,往往阳气更为不足,所以常有正气不足、脾胃虚弱的表现 。孩子常积食、常呼吸道感染,甚至易感体质、过敏体质,根本原因都是体虚 。  
如何给孩子补虚,减少小病小痛的次数,并不是给孩子喂贵的补品就可以了 。用不对补益方法,加重脾胃负担,使虚弱的脾胃更加虚弱,不但达不到预期效果,还会使孩子更虚 。先给初次接触相关知识的家长上一个简易辨证 。  

宝宝体质不好怎样增强体质 两岁半宝宝体质差怎么办
  
文章插图  
一眼初判孩子哪里虚:  
脸色青青、经常喊累:气虚,绝大多体虚孩子都是气虚  
在气虚基础上,脸色青白,体型大多偏虚胖,怕冷:阳虚  
在气虚基础上,手足心烫皮肤烫,怕热、体型偏瘦弱:阴虚  
初判之后,我们就要详细了解气虚、阳虚、阴虚的区别和调理方向 。  
气虚是孩子最常见的虚  
绝大多数孩子都是气虚,气虚的特点有:  
①喂养难,特别容易积食  
稍微吃多一点,或食物种类稍微发生变化,舌苔、口气、大便、睡眠就会不正常 。更不用说带孩子外出就餐,出门远行,脾胃消化肯定第一时间抗议 。孩子平时也比较挑食、偏食,甚至要家长追着喂饭吃 。  
②变天即感冒  
很容易反反复复出现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喉咙发炎等情况 。  
③舌苔大便有问题  
舌质淡红,偏胖大,如果有积食问题,舌苔厚腻发白或发黄;大便前面比较干,后面比较烂 。  
④不跑跳运动、平静时也出汗多  
很多家长分不清孩子正常出汗还是异常出汗,最简单的方法:孩子平静、不跑跳运动、在室内且温度适宜的情况下依然出汗,或孩子后半夜睡觉出汗,往往是非正常出汗 。  
睡后1~2小时出汗,运动时出汗但平静下来后能止汗,都属正常 。  
⑤孩子脸色不好,青青黄黄  
⑥容易累,总要抱  
很多人误以为孩子气虚,就会经常少气懒言不愿动,其实不然 。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动爱玩,但气虚孩子很容易累,稍微玩一下就会喊累,要家长抱 。  
这类小朋友脾胃的功能都不好,目前的病位还在脾,并没有伤及其他脏腑,因此也多常见脾气虚 。家长要积极调理脾胃,给孩子补脾气 。  
调理方向:  
健脾益气,常用药材 。  
太子参、白术、黄芪、党参 。平时在健脾消积的基础上,孩子消化好时,可以给孩子煲汤服用 。  
太子参白术水  
材料:白术10g,山药10g,太子参5g,陈皮2g 。  
做法:材料下锅,加约2碗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煲30分钟即可;也可最后加50g猪瘦肉,再煲10分钟,加适量盐调味 。每周1~2次 。  
功效:补气生津,健脾祛湿 。  
适用年龄:2岁以上消化好无病痛时,对证、少量多次分服 。蚕豆病可服 。  
气虚调理不好会转化成阳虚  
阳虚是气虚的加重和深化 。如果说气虚的病位在脾胃,阳虚就不仅是脾胃的问题,更和肾有关 。  
很多家长分不清气虚和阳虚 。阳虚的孩子,消化肯定是不好的,还有比较严重的虚汗,此外,阳虚的明显症状还有:  
① 脸色青中带白,没有光泽  
② 畏寒怕冷,手脚心常年不温,平时也更喜欢喝热的、吃热的  
③ 大便比较烂,经常有不消化的食物残渣  
④ 舌质淡胖,多有齿印  
⑤ 体型偏虚胖,其中很多孩子是痰湿质  
由于是气虚的加重,阳虚宝宝对环境、气候、饮食的耐受度会更差,生病去医院的次数也更多 。  
调理方向:  
扶正祛邪,提升脾阳的同时温肾助阳 。临床常用的药材有核桃、锁阳、巴戟天、补骨脂、菟丝子、肉桂、附子、紫河车等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