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掉一个孩子,就是不停的说教( 二 )

  
我们对于孩子全然的接纳源于我们与孩子之间的亲密感 。 亲密感是指个体与知己者融洽相处时的情感体验 。   
包括与父母、兄弟姐妹之间的亲情 , 男女之间的爱情和朋友之间的友情等 。   
有此情感体验者感到自己能与他人进行有效接触和交流 , 感到他人对自己的关注和爱护 , 也感到自己是被人需要的、有价值的 , 生活是幸福的 。   
废掉一个孩子,就是不停的说教  
文章图片  
9岁——归属感  
他9岁时 , 有一天回家后很不开心 , 突然跟你说:“爸爸妈妈 , 我不想去学校了 , 我讨厌我的同学们 , 他们总给我取各种外号 , 什么‘胖墩’、‘胖虎’、‘大熊’等等 。 ”  
你一听到孩子说不上学 , 立马说到:“别人说你胖 , 你就不上学了?这些说你的同学 , 你不搭理他们就行了 , 你上学是为了自己 , 又不是为了别人!”  
他听后 , 更加郁闷的走进了房间 , 关起了房门 , 之后也很少给你说学校的事情 。   
废掉一个孩子,就是不停的说教  
文章图片  
如果我们换这样一种方式会不会更好一点?  
你听完孩子的话后 , 和孩子一起坐在沙发上 , 抱着孩子说道:“同学们给你取这些外号 , 一定让你很难受 , 你觉得自己被嘲笑了 , 你甚至觉得他们因为你胖不喜欢你 。 待会爸爸妈妈和你一起制定个运动计划你看好不好?让我们一起打败多余的脂肪!”  
归属感指个人自己感觉被别人或被团体认可与接纳时的一种感受 , 孩子到了9岁对于归属感的需求日渐强烈 。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在1943年提出“需要层次理论” , 他认为 , “归属和爱的需要”是人的重要心理需要 , 只有满足了这一需要 , 人们才有可能“自我实现” 。   
家是我们爱的港湾 , 不管孩子在外面受到怎样的对待 , 孩子都能在父母那里在自己家里受到无条件的认可和接纳 , 这一点非常重要 。   
废掉一个孩子,就是不停的说教  
文章图片  
12岁——掌控感  
他12岁了 , 身高已经长得和你差不多了 , 也不再像小时候那么黏你了 , 常常回家就把自己关到房间里 , 一有空就拿着手机玩 , 而且动不动就会发脾气 。   
有一天周六你和他约定好了 , 今天玩手机只能是2小时 , 然后你去加班了 。   
等下班回家 , 你看孩子还在玩手机 , 你火冒三丈 , 直接跑到孩子旁边把手机一把抢了过来 , 并呵斥到:“不是说好了吗?今天只能玩2小时!你看你 , 玩手机都玩成了什么鬼样子了!除了玩手机 , 你还会干点啥?像你这样子下去 , 读不成书 , 没有文凭 , 找不到工作 , 以后给别人端盘子 , 别人都不要!”  
他听后 , 直接要从你手里抢手机 , 并嘟囔道:“我以后干嘛和你没关系 , 我就要玩手机 , 不要你管!”  
废掉一个孩子,就是不停的说教  
文章图片  
(综艺节目《爸爸回答吧》儿子和爸爸抢手机)  
如果我们换这样一种方式会不会更好一点?  
你回到家后看见仍然在玩手机的他 , 你很生气 , 让自己做了几个深呼吸 , 然后平静的走到孩子身边拿走了手机 , 说道:“今天约定玩手机的2小时已经到了 , 超出的时间按照我们的规则用以后的时间来抵 。 爸爸妈妈相信你有能力一起遵守并维护我们共同制定的规则 。 因为这是你自己的选择 , 你也会自我负责 。 ”  
我们常说要给孩子真正的快乐 , 那么 , 什么是孩子真正的快乐呢?  
一个孩子最大的快乐 , 不是吃到什么好吃的东西 , 或拥有多少好玩的玩具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